一看到书名,其实我就在想,这多半是一部关于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的小说。很巧合,我猜中了前半截;很不巧,我没猜中后半截。
我相信,很多70后、80后,甚至90后,对小说中的家庭氛围、家长的脾气秉性一定不会陌生,感觉就是身边人的亲身经历,甚至就是自己家庭生活的模样。
小说中的父亲王卫国,就是那种待在那里就能改变周围气场的那种人,他在家外威风凛凛、一派正气、受人尊敬,但是在家里却又是说一不二、霸气侧漏、不怒自威。家中的小孩普遍对这种家长有一种敬畏的心理,但到底是敬多一些,还是畏多一些,可能连小孩自己都不一定很清楚。不过,长期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生长的孩子,一般做事都有点畏首畏尾,还偏向于隐匿、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甚至在很多时候情绪表达还会失控。我相信,小说中说的“窒息”,在前半部分一定指的就是这样的家庭环境。
但,小说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却又变成了另一种“窒息”。本来我以为我看的是另一种感觉的《人世间》,哪知道最后却变成了《消失的她》,确实有点意想不到。而且,这后半部分的窒息感要远超前半部分,甚至感觉前半部分的窒息感都是为了后面进行铺垫、进行对比、进行反转而故意为之。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功力确实了得,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完成了人物与故事的深度挖掘和立意转换。
从小说这后半部分来说,我们不去探讨善恶、分析动机,因为这些在小说的文字中已明明白白透露出来了,我们仅仅从相对较为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去剖析角色。其实光辉老师在他初期的很多专业表达,对青少年心理把控,对家庭关系的调节等等都是非常精准的,不然也不会赢得红朵,特别是王卫国的肯定。他讲到的一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不能使小孩在公众面前产生屈辱感,不能在公众面前伤害小孩的自尊。否则,小孩的心理会有巨大的创伤,这种创伤也许当时表现的并不明显,但是它将影响小孩今后的一生,甚至会在某一时刻爆发,产生不可意料的悲剧后果。红星和红朵他们经历的人生至暗时刻,其实说到底就是和小时候在公众面前不断被破坏的自尊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小时候被公开羞辱,红星的爱情之路一定会顺利修成正果,红朵的偏执心理也不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总之,这部小说的精彩出乎了我的意料,我甚至为它的影视化想到了改编的结局:听到水库中的呼救声以后,光辉老师像是触电了一般,从木讷的动作中反应过来,一个箭步冲向前。但是不巧,在光辉老师接近轮椅的瞬间,红朵轻轻的向前移动了轮椅,光辉一下就扑向了台阶……如此这样,过审应该没有问题,而且也不会改动小说的基本结构。等着它出现在屏幕前的一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