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读一本书,我们总能从中品读到一些道理。通过这些道理,我们能更好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大部分书让我们形成良好的三观、开阔我们的胸怀、开拓我们的思维等等。而《伊凡·伊里奇之死》这本书,通过刻画濒死者内心的感受,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生活。通过反思,相信我们都能找到人的生命中那个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我们濒死时才意识到。
伊凡·伊里奇在濒死时,才意识到周边人的虚伪。我们每个人也可以观察观察身边的人怎么样。虽然有可能是伊凡·伊里奇自己的偏见,但通过反思自己的过去,这种虚伪确实存在。你怎样对别人,别人怎样对你,你虚情假意,难道你还希望有个傻瓜来对你真情流露。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身边的人通常与你相差无几,这是真相。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仔细想想就能知道。
文章最有意思的是,托翁对女性的偏见。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使读者真正融入其中,既连贯又显得真实。这是托翁最厉害的地方。对别人的心理描写可能不见得对,但对自己的心理描写那是真真切切的。托翁把自己对女性的偏见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了。我们不见得信以为真,但我们见到了真实的托翁。也许哪一天我们会赞成他的偏见呢,哈哈。
伊凡·伊里奇效仿同类人,效仿别人家具的布置,而不考虑自己是否真正需要,并因此沾沾自喜。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以及一点点的虚荣。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这样做过,我也不例外。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知道,托翁并不是要批评我们,而是提醒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不要什么,摆脱虚荣。说到从众,我觉得有一篇文章写得很好,大致就是说要辨证地看待从众。
伊凡·伊里奇在躺在床上时,非常希望能有人像可怜一个生病的孩子那样来可怜自己。他直希望别人能像爱抚和慰孩子那样地爱抚他,吻他……当他的同僚、高等法院审判委员谢别克来看他的时候,不但没有哭和接爱爱抚,反而可惯性地摆出一副严肃的、考成的样子,这让我想到了伪装。我们习惯性地伪装自己,只为了免受他人的伤害,但大多与自艺内心的想法相背。也许伪装自己,看似使自己有了安全感,又为何不想想别人怎么会轻易来伤害你。
伊凡·伊里奇发现自艺过去的生活“不对头”。因为他发现,越是往前追溯,生活中的内容越多,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意义就越丰富。他想到他反对身居最高地位的人认为是好的东西的那些微弱的想法,那些他立刻从自己的头脑里赶走的微弱的想法,它们倒可能是对的。他的公务、他的生活安排、他的家庭,以及他对社交和公务的兴趣,这一切倒可能是错的……他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他自艺,看到了他过去赖以生存的一切,他清楚地看到这一切都不对头……读一本好书,选择更好的人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