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Lee先生第一次见面时,他推荐了这本书。好奇之下在网上买了。收到时,发现是一本盗版书,花了这本书定价的3倍价格买了本盗版书。犹豫要不要退货的时候,随手翻开看了一下。写得太引人入胜。
作者在1992年28岁时写出这样的作品来,实在是佩服。在作者那个年纪时,我也很想读读中国的古典书籍。由于自己文化水平有限,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阅读版本而放弃了。佩服作者在这个年纪已经读过那么多古典书籍,还从书籍里总结出那么多耳目一新的观念。
关于爱情,作者写到爱情总是在河边发生。为什么呢?因为河流提醒人们。孔子所说的“逝者”,时间就像这河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面对河流和时间,你会想起已经失去和必将失去的一切。想起这永恒的消失中生命的短暂和渺小。有一种无法安慰的绝望攫住你的心,让你感到无限凄凉的脆弱与感伤。这时候爱情便产生了。对于自己握不住的东西,你总想抓住点什么。爱情好像是人类无望人生中的唯一救赎。人们好像可以凭借爱情的力量来对抗这种无力感。作者写到:“如果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情歌很兴盛,那就说明政治的重要性减少了。政治的隐退恰恰是政治的昌明。”、“爱情是一种精神奢侈品,是人们在生活安全、安定的时候才油然而生的东西,爱情需要时间、精力、闲适,当然也需要财富。如果爱情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中心事件,那就表明人的生存条件已具有了基本保障,也就是说政治处在正常而良好的状态。”
看完之后觉得似乎这一生如果错过了爱情,好似有些白活。细想想,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在适婚的年纪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的确更有时间去考虑人生大事。
关于颜色,一直喜欢绿色。觉得绿色代表了生机、代表了希望。可是却不知在人类的基因里,绿色代表恐惧。因为在人类早年生活的丛林里,无边无际的绿色带给人们神秘、危险与敌意。代表着人类和大自然的对峙。因为火的出现,才使蛮荒的绿色逐渐消退。直到现代,人类用科技手段完全控制了自然,征服了绿色。人类对绿色的胜利那么彻底以至于这种胜利反过来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时候才发现我们和绿色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才提倡绿色。作者道出:人们的生存状态决定并校正着人们的审美感性。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情感态度取决于他和这事物的利害关系。
我们每天困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里,人类也是自然界一部分。喜欢绿色也许就像鸟儿总得在天空飞翔一样。鸡鸭鹅可以被驯服,人类也一样,所以需要常常逼迫自己跳出这钢筋混泥土。下班去湖边走走看看,绿色的树、夏天变幻的火烧云、之鸟叫声……反复提醒自己: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忍、真)、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旅行,作者提到我们小时候读了《唐诗三百首》这类书籍里。从小在诗句里背了很多地名,例如春风十里扬州路、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地名和诗句一直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注入我们的灵魂里。长大后对这些地方的印象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诗句的描绘。对这些地方一直魂牵梦萦。
在写唐诗的时候,作者重点写了李白和杜甫。杜甫一直欣赏、喜欢李白,李白却对杜甫很淡漠。这样的友情好似不太平等,但杜甫却并不在意这不平等。原来友谊也是存在食物链的。李白想当大官,却以布衣的身份一生在漫游中,成为布衣中的侠,也因此无拘无束,在天罗地网的儒家自阉文化中保护自己的个性不受毁坏。杜甫达到了官僚诗人的最高境界,他通过为官来感知人生,通过宦游来认识世界。作者写到:官是社会的主人,侠是社会的客人,杜甫成为官僚的典范,李白达到了游侠的极致。所以这两位值得被传承。
作者的那篇《新年的平静》写到:一个人长大的意思就是说他学会了平静地过年。小时候多么期待过年,在期待中总带有些失望,不知道缺了什么。再长大,的确慢慢会很平静地过年了。大概人生之旅很多时候是寂寞的吧,就像作者有时读到感动之处特别想与一个人聊聊,但没有人。随着时间,我们渐渐长大成熟,对待生活的心境虽有不同,很难对哪个日子怀有狂热。但渐渐学会对所有日子都怀有柔和的爱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