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过这样荒诞的幻想:人生中的某一个瞬间,我仿佛被时间击中,世界拉长扭曲变形。向前看,你可以看到过去的每一个时刻的自己,先后看到未来的每一个时刻的自己。他们或悲戚,或欢笑,或苦闷,或幸福。无数个嬉笑怒骂的自己汇合成此时此刻的自己。我就站在时间的中间,看得到过去和未来,却看不到此时此刻的自己。
我的幻想被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放到了外星人身上。既然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幻想,那我想这幻想大概是共通的。我们都看到过去的自己,然后也自认为看得到未来的自己。但是却无法清楚地看到此时此刻的自己。就像周身包裹着一层迷雾,向远看可以看到枝头绿色叶脉里养分缓慢地流动,向近看,能看到酥松泥土上缓慢而有序行进的蚂蚁列队。可是伸出手却只是一团迷雾,面目模糊。我们总是看不清自己,一直如此。
幼时,我认为自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意志的继承,我的灵魂里流淌着他们的灵魂。
少时,我认为自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叶子,世间无法踏入两次的溪流,我的灵魂里流淌着独特的光芒。
现在,我看不清自己的面目,我的灵魂里流淌着一团白雾。时间过去越久,迷雾愈重。我既可以是父母的延续,也同样有着独特的光芒。那么我是谁?到底是什么组成了这样的我?我走过的每个时间,我读过的每本书,我遇到的每个人,我看过的每场风景,是什么让我站到了这里,成为了这样的自己。
于是,我读更多的书,遇更多的人,走过更多的时间。佛洛伊德和荣格告诉我,你来自过去,过去的一切组成了你,形成了你的未来。于是迷雾更深了,既然过去已定而未来已知,那么活着岂不是早就写好了结局,我只是顺着一出生就定好的剧本走向终幕而已。太消极,太悲观了。我不喜欢。
然后,我读了《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告诉我,你是此时此刻的自己,只有此时此刻才能决定过去和未来。已经过去的,你可以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望而活。这世间总是让人妄生期望,并用期望去捆绑他人,绑缚自己。若能早日看清这点,自然会轻松许多。虽然少了些人情世故,多了些自由洒脱。
“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是啊,只有此时此刻能决定过去和未来……
当然,也有一些我不喜欢的地方。比如对于自卑情结的阐述,让我有一种自证不清强行合理的扭曲感,逻辑上总有磕碰,无法自圆其说。
还有为了说明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考虑“我能给这个人什么”,举例说明的家庭主妇在家干活的场景,简直有违人性。这种例子不仅不能说服我,甚至让我生出厌弃之感。诸如此类的论点及论证都薄弱而无力,总是让人生出一种貌似有些道理,但又说不出来哪里有道理的迷惑感。
不过,读书本来就是批评性的阅读,接受你认可的,怀疑你所怀疑的,并继续求证,这才是阅读的意义。虽然不完全惊喜全盘接受,但共振的一丝阳光,便足矣令我开心颜。至少,在此时此刻,我身上的迷雾消散了一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