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这本厚达500页的书,首先看到的是“各方赞誉”:刘擎、吴晓波等人文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的知名人士为其站台背书,不吝夸奖。但我以为它的内容不像实体掂量起来这么厚重,它还是有作者在“文明三部曲”的第一部《技术与文明》中已经暴露出来的硬伤——结构松散,虽然有所改进,这大概是他的研究方法决定的吧。
全书用“现代社会从何而来”这个主问题贯穿始终,但里面各章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迦太基和古罗马、中世纪的威尼斯、汉萨同盟、东亚的商人集团、荷兰商人与英格兰王国的结盟、产业革命,它们都是独立的篇章,在作者笔下,看不到彼此之间的起承转合。
作者拿了主问题这根绳子,进入他的历史故事仓库,东挑挑西拣拣,精心寻找了几条与主问题有关的材料,然后用主问题这根绳子把它们捆扎在一起。这种结构下,各章节好像一根根可以单独抽取出来的柴火。全书不免给人以松沓疲软的感觉。好的结构应该像机械手表之类的精密仪器,里面的章节就像一个个紧紧咬合在一起的齿轮。比如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还有王明珂的《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等等。那么“绳子捆柴火”这样的结构怎么来的呢?我想是因为作者在头脑中先形成了观点,也就是有了那条绳子,然后再从史料中剔剪梳理可以证明观点的材料,把它们组织在一起,不像杰出的研究者那样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这本书在写法上与吴思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相似,都是夹叙夹议的笔法。全书的理论框架太简陋、粗糙,“正增长秩序”“零增长秩序”“商贸秩序”“暴力秩序”这些概念并不新颖,拾人牙慧者多,独立发现的不多,而且都是粗线条的,主要文字都是在转述历史故事,所以这本书还是水,用力一握,它就不那么厚重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