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标题。在日本,卖竹竿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虽然现在不知道是否还有人卖竹竿,但至少在十几年前,还有很多卖竹竿的小贩。有时候,这些小贩跑得特别快,你刚听到他们的吆喝声,他们已经跑远了。
因此,作者问道这些卖竹竿的小贩是否赚钱。如果他们每天在街上吆喝,但没有人天天买竹竿,仅仅时间成本就高了,更不用说他们非常不认真,一下子就跑了。谁还会追着买竹竿呢?他们每天这样闲逛,怎么能赚钱呢?
这本书揭示了这些卖竹竿小贩的“秘密”。原来,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走街串巷的货郎,他们实际上是有一个固定的五金日杂店铺,在营业范围内也卖竹竿,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货品,占比很小。
人们能在街巷里听到卖竹竿的吆喝声,不是因为这些店家专门去卖竹竿,而是在给顾客送货上门的过程中,顺便带几根竹竿,沿途吆喝一下,能卖掉一根就是净赚一点。卖不掉也无所谓。
这种商业模式非常有趣,在传统经济时代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赚钱。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模式依然有效吗?我之前在一些短视频网站上看到的一些商家,就觉得挺巧妙的。最近看了这个“卖竹竿”的小贩的故事之后,发现他们的原理居然是一样的。
比如卖翡翠玉石边角料加工的商家,大致是这么个模式。有一些翡翠玉石的边角料质地很好,但是料子有点小,要做成正常大小的手镯,就不太够,有些只差一点点,非常可惜。这个商家就会在粉丝中选一个幸运粉丝,手腕特别细,正好需要一个小号镯子。
然后商家会用这块边角料,录制加工的过程,并以优惠价卖给幸运粉丝。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粉丝来说,如果要专门定制一个小号手镯,可能还要支付特别定制费。因为这个需求不是常规产品。对于商家来说,如果不将这块料子加工成小号镯子,很可能就变成废料了。而现在,由于互联网的沟通,双方的需求可以直接对接,形成双赢。商家的废料实现了价值最大化,而粉丝也得到了实惠。
这很类似于卖竹竿的小贩,卖竹竿的销售成本几乎可以降到零,而且还增强了广告效果。
在互联网上,卖废料加工的手镯也是类似的“搭车”降低成本。比如,通过直播展示加工过程,如果是一个常规产品,话题感不够强,观看者兴趣就不会很高。而如果是边角料的加工过程,就有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更吸引人。
如果一个店铺决定做直播,或者本来要展示常规加工过程,但可以用边角料加工的视频替换,这并不会影响常规视频的效果。因为观众的理解是,边角料都能加工好,常规的产品肯定也没问题。而且,常规产品的质量可以通过成品判断,加工过程再好看也不能因此溢价销售。相反,边角料的加工过程可以增加产品的溢价,即使在销售过程中,店主选择了以“优惠”的形式传递这部分溢价,但这个“优惠”转化为粉丝的关注和用户的黏性。它的价值没有消失,只是隐藏起来了。而随着粉丝数量的增加,处理边角料的机会就更多,或者说“合理配置”的机会就更多。因为粉丝越多,就会有越多需求小号镯子的粉丝。因此,选取特殊加工视频并不会占用常规视频的宣传效果,反而加强了宣传效果,即使这些特殊品只是“搭车”而已。
在短视频营销过程中,成本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降低到最低,视频展示的过程、产品的特殊性以及与粉丝的互动,每一个环节都能增强商家的广告效果。由于特殊商品是经过加工的,过程也是在网上公开的,这就保证了产品的真实性,增加了买家的信任感。
实际上,他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常规商品,而不是那些偶尔才有的特殊品,因为这种客户在整个客户群体中数量极少。这些特殊商品就像“竹竿”一样,只是在互联网商业领域,我们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叫“引流商品”。这些商品通过“搭车”降低了营销成本,同时增加了广告收益,起到吸引新顾客和加强老顾客黏性的作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