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先生张岱,从初中就有接触过他的散文小品了,写的隽永生动很有生活情趣和文人追求。
最近读了《明朝人的精致生活:张岱散文精选集》,感受到了雅致文人生活的趣味。本书的内封正中压印出了一把琵琶和几幅卷轴,展现的也是文艺追求,是文人士大夫意图脱离烦琐俗世困锁的内心追求的象征。
外封部分关于这一追求的表达就更加明确,大名鼎鼎明超画家仇英的《桃源仙境图》,青绿山水,疏林曲水,三人坐而论道,有抚琴,有清谈,童子侍立,君子陶醉山水间,岂不畅快说到这幅图,很容易就联想到陶靖节的《桃花源记》,那种安静祥和,鸡犬相闻的美好世界,在字句间跳出,仿佛眼前真实的存在。
而对于桃花源的理解,向来是有争议的,主流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桃花源是写实派的文章,是对时动乱时代的魏晋社会,地主豪强营建坞堡,这种社会运动的理想化反映。另一种说法则是将桃花源认定为“另一个世界”的写照,是追求此世之后的,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就很有fo教,净土zong的意味了。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最佳的理想国,都不是现实在桃源仙境。所以我以为追求所谓“桃源仙境”太过不切实际,其实士大夫阶层也早都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们也就将桃源仙境很多人开始在现实世界中追求理想之境。陶庵先生正是这些人中的典型一员。他所追求的更像是当下语境中常用的“有品质得精致生活”。具体有如下类型:
几乎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记述。总体看来雅趣至上,比如在《湖心亭看雪》一篇中,茫茫一片雪,渺渺一扁舟,天地尽皆白,周中二三人。看完很能感受到作者在沉寂中前往湖中赏景。同时也感受到了天地的广阔,自然的强大和人类的渺小,在一片茫茫雪后世界完成了一次独特的心灵之旅。
在《越俗扫墓》一篇里,前后文章采用对比,讲明了战乱影响前后的扫墓风俗有奢侈热闹想简朴冷清的两种状态的变化,一对比的形式完成近似视觉化的表达,这样的对比最是能触动人,能感受到战争的坏处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提到了“物极必反”这个词,不自觉的就想起了老子的《道德经》里的相反状态的论辩。
很难讲我们是否该追求文人的这种精致生活,这种生活是吸引人,但是也该更多的思考“因地制宜”一词是有智慧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