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HINATOWN的著作已经非常多了,无论是社会科学著作还是文学或戏剧作品。唐人街在他者和自我叙事中一直在被粉刷或表达着某种情愫,久而久之,一种脸谱化的形象逐渐被世人接收和接受。很难想象一个新的内容或形式的再次出现如何可能。但,它还是来了。
游朝凯的《唐人街内部》以一种崭新的面目出现了,像是雨后夏日草原上冒出的一朵小黄花,清新而夺目。
设计上,在大红的封皮包装之下,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得本可能落入俗套的封面竟愈发具备了细细品味、反复把玩的可能性。两个圆弧分隔出由内向外红色色彩浓度递减的三块圈层,其内部正是本书人物名称的英文字母组合设计而成的中式古建的形象,这是唐人街的象征;而“唐人街内部”几个中文书名又是由英文字母转化拼合而成~一种复合文化的艺术表达在设计者的符号叠加手法中被呈现。与本书内容所讲的“亚洲人”身份映衬,这种复合化的设计心思颇妙。仔细一看,书籍的侧边亦是代表华人文化的“中国功夫”的形象,唐人街的文化符号在设计上被灵巧表达。
而真正点睛的,正是那句话“你能成为那个真正打破壁垒的人吗”什么壁垒设计师那三块圈层中间的两条分隔线是壁垒,渐变的色彩浓度正是身份/认同的差异化表述。唐人街上的亚洲人在黑和白之间,两百余年的奋斗,这条分割线似乎依旧无法被色块浸没到模糊匀称。无法回答何时、何人、何事可以打破壁垒,但打破的努力一直被尝试,打破的办法一直在摸索~
正如本书的作者,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提问视角——“你”。与以往的“我”和“他/她/它”相比,“你”是一个多么好的视角!——“你”在“我”和“他/她/它”中间。虽是“唐人街内部”,但是视角换成了“你”,没有了“我”的悲伤哭诉或成功叙事,也避免了“他/她/它”的故作沉着和理性套路。“你”从头观察唐人街到结尾,看到了打灯的黑白主角和背景的无名亚洲人。“你”在中间,视角切换,从戏里溢透到戏外,直至无分里外,亦至“ImNoOne”。我们无法知晓谁是打破壁垒的那个人,但是“你”总是可能成为那束穿透壁垒的光。
游朝凯是个大胆的实验师,不仅把“你”从“我”和“他/她/它”中间择出来,还把语言和书写的形式狠狠地捉弄了一番,以致读者需要多处打通脑部筋脉去领会他的聪明。那些剧本化的语言和情节在戈夫曼的理论前言的“翻译”下照进了现实的缝隙。作者的尝试是一种借“你”融化“我”和“他/她/它”边界的开路先锋。一个实验的文学处理,一次破壁的方法论探索,一束照见可能性的幽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