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看的哪个版本翻译了,感谢互联网,费力地找到了全本。当我不禁笑出声。有人在短评中说得很好,毛姆的见解有限,用一个神秘的文化作为解答来探讨一个无法完成的课题实在是故弄玄虚和纸上谈兵。那一刻,圣人拉里变成了一个迷茫的普通人。
看时,我对于索菲堕落这一情节安排十分不满,因为无法忍受一位曾经获得过世俗生活幸福的至少在少年时候也曾经有过对智慧的追求的女性被刻画得如此脆弱。这个情节安排得太刻意了,现在想想可能就是为了让拉里来拯救吧。为什么有些男性如此喜欢安排救风尘情节,我真的无语。这本书里的女性角色没有什么正面形象。
然而,在读完这本书两年后,我又看到了本书的引言:“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我对于索菲这个角色只剩下满满的怜爱。索菲在获得了爱的盛筵之后遭遇飞来横祸,从此沉溺于麻痹自己和自我虐待,这倒也还能理解。甚至她后来没有得到救赎也可以理解,因为这也是引言和现实人生的体现。人要获救只能依赖自身的努力,甚至努力了也未必会得救,因为“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至于角色拉里,在印度宗教中迷失了自己,其实在前文中他还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角色,可惜最后也没有跨越刀锋。而且我对于毛姆安排他去救索菲也挺反感的,爱情可不是这样,而且单纯的救赎也不应涉及男女关系。
总的来说,初看时只有怀疑、疑惑和愤怒,再细思时觉得符合引言的意义,因为基本没有人能跨越刀锋,人们只能在世间痛苦之海中艰难自渡,寻求某种物质或精神力量让内心平静。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