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雷蒙德·卡佛的人都懂得那种哀伤——是对底层人群生存的怜悯与悲号。而当翻开本书一口气读到最后几篇故事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与卡佛有了那么多相似之处。就连短篇的名称,《烦恼会解决烦恼》、《可是我还是学不会》这样的标题仿佛也是卡佛会拟取的。书中的19个故事几乎每一篇都写的是平凡人的不平凡事,那种不平凡是夸张离奇的,却又情之所至。情杀不平凡,自杀不平凡,连困难也都不平凡。
不得不说,这些故事带有些许忧伤和悲怆。我相信作者写作的动机来自对普通人生活中那些困苦与磨难的同情。只要作者诉诸笔端,把它们写出来,散播到各处,已经可以算是功德圆满。其实,我们幻想中的“生活苦”并不都是柴米油盐和铜臭,一些人在经历某些困境时可能会陷入精神上的困境。
蹊跷的是,所有的故事都没明确写到柴米油盐这些低到尘埃里的日常琐事,但你却能在主角身上明显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或许这种感受来源于真实。取材真实,体验真实。作者借主角口中吐出的每一句脏话,都像是每天转角路过的胡同口菜市场,不断轮番上演的生活戏剧。现代人脆弱的内心,被武装成坚不可摧的人体城堡,而作者像特洛伊木马一般,直抵人心,去探寻着他们最不为人知的内心。
我最喜欢作者的三篇作品,分别来自作者在9年间的三个不同时期。印象最深刻的第一篇是《寂寞男孩俱乐部》,这是作者早年的作品。文字中的青涩气息非常迷人,让人想起了朱天文的《荒人手记》。那些“飞扬跋扈”的青春与少不更事的成熟,还有城市里的灯红酒绿和无休无止的派对,让这个故事显得不一样——都会气息最浓厚,但又让人感到迷乱。作者把场景拉出都市,去到了西藏、雪山等地,离开俗不可耐的城市,来到这个靠近天空与神灵的净土,重新审度先前那些疲惫、无力、顺受、麻木和死寂。
写于2016年的《白娘子的铜镜》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篇作品。作者尝试了新都市传说,用志怪小说的写法戏谑地写了一个关于白娘子的铜镜的故事。全篇充满着趣味,仿佛是作者最放松的时期写的故事,轻巧又灵动。放在书的中间,给整本书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区。
最后的一篇《斯德哥尔摩之眠》是作者于2022年写的。那时全球仍在病毒的阴影中,无法自在地到处旅行。这是一个关于异国他乡的故事,跟更多的笔墨放在了描写主角的内心活动上。所以斯德哥尔摩可以换成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城市,在异国他乡更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坚强。
从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成长和改变,但基调是没变的。文字中有平凡人的粗粝感和世俗感,也有内心描写的细腻与思考,中间还有符合年代设定的流行文化穿插其中,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属于80、90后的漂泊生活。
鲍磊是一个礼赞生命的作者,他笔下虽然有犀利,却也充满慈悲。他放出蛇也种下莲花。我坚信,当一个作者愿意直面死亡带来的震撼和思考,那么他终将为生命之美而书写。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