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叫人的境况,但有一半的时间在想,阿伦特对“人”当然是有要求的,仿佛劳动者不配为人。然而,没有超越性的生命又确实不值得过,所以问题还是在知识分子和无产劳动者之间的鸿沟。这种鸿沟在阿伦特锐评马克思那里得到了最明显的显现:“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令人沮丧的选择:是要生产性的奴役,还是要非生产性的自由。”“言谈”和“行动”真挺像公共知识分子的,无意于表达什么感情,倒是试着在想除了对立能够探索出一种融合的路(feat:上山下乡),尽管阿伦特本人倒是说,人家文化观中对维生的劳动就是鄙视的。
另外印象深刻的点是:解释了劳动为何不被承认(奴隶、农民和家庭妇女);功利主义会导致价值贬值,最后变成虚无和追求感官;善的私人性与荣耀相悖;永恒与不朽的区别;现代社会是以生命和新陈代谢为量尺的世界。
最后的结论是:难怪选择了疼痛感受。
最后的问题是:疼痛的公共性和言说是否能成为一个转折点。
这本书对我来说比平庸之恶和责任与判断好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