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刚写就本书的时间,能畅销全球确实是情理之中。可惜如今已是2023年,还在不厌其烦地用预言家的口吻诉说宿命般的故事发展并不会使人感到如圣经般的启迪。
上部还勉强算是带有寓言色彩的小说,虽然有些神神叨叨,不停叙述着机缘巧合和宿命归属,但也还算有些深意,能够给人一定的思考。比如耶路撒冷之王讲给男孩关于智慧大师和少年那茶匙两滴油的故事,让牧羊男孩明白,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羊群。我想着大概是指追寻理想的时候也要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否则光顾看城堡中的奇珍异宝,茶匙里的油就撒掉了。
不过智慧大师这种常出现在哲学书和鸡汤文的角色还是稍显老套——现实中太多的问题是哲学所不能回答的,现实是似是而非的回答不能解决除了可能存在的精神安慰以外的其它问题。这种偶像式的人只会使理想主义者在面对现实时更加失落。
此外,上部的人物刻画还算到位,在初到埃及被骗的情节中,能够稍微感受到男孩的情绪起伏。
进入下部,不带感情色彩而大量出现象征自我的“心”和象征超我的“我”关于愿望和心之所向的对话,使本就如记流水账般枯燥乏味的故事发展更加趋近于分析说理,沉浸于道理的阐释中无法自拔。尽管作者在自序中已经说明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但各种炼金术、上帝、世界之魂、心的声音的讨论已经把全文变成通篇充斥唯心主义发泄的文字。男孩和自己的心一起朝金字塔前进,只需要用心领悟就可以观察到沙漠乃至天地万物的神奇之处。一切顺其自然,“万物皆为一物”,倒是颇有“道可道,非常道”那种无为而皆为之,分不大清福祸相依的幽默。
“女人”在文中也是一种象征,在到达绿洲时,是和水源、椰枣树、棕榈一起并排放置的奖品;是男人离家打仗、冒险时,象征家庭的恒久守望;是圣地亚哥和法蒂玛“马克图布”的一见钟情。这就是对爱情所谓“世界上最纯正的表达方式”,“就像地球在无限的太空中不停地运行无需任何解释”,固然是没什么好说的传统观念,但要放在2023年的今天,是否有“物化女性”,不将女性放在主人翁视角叙事的嫌疑,就不多讨论了。至于必然会出现的一见钟情,也不多说。好笑的是男孩自己也疑惑为什么和法蒂玛的爱没有感情,除了是柏拉图恋爱之外更应该问问作者怎么全然只顾讲述爱的真谛、爱和创造世界关系,除此外什么情节也没描述,两人之间除了玄之又玄的阴阳本应相合之理外连喝口水的有血有肉的动作描写都不存在。大概如同汉高祖斩蛇之剑赤霄一样是从天而降,应运而生,两人相拥在一起,一切都是合乎大义、顺理成章。也可能是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而那时候人们的感情是“纯真而质朴”的,不需要那么多铺垫吧。
进入故事后期,秉承着全书一直强调的“遵循预兆”、“万物皆为一物”的观点,男孩领悟了自己的灵魂就是上帝之魂,进而习得变成风的本领,这神话交织之感仿佛让我看到本书与圣经如同亚当和上帝牵手一样的世界名画。然后在金字塔下,(毫不意外地)什么也没发现,却借施暴者之口得知真正的宝藏就埋在以前家乡老教堂圣器室旁无花果树下——全书开头出现的地点。乍一看,感觉全书的伏笔收束还是很完整的,如果情节真的是为了讲故事而存在的话。宝箱里就是些金银和宝石,倒也不错吧。结尾就是收获财宝和佳人,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去埃及一趟不可谓不是满载而归。可惜作者全力想要的阐释的是哲理,情节并不是重点,变得如此骨感也是在所难免。
活在当下,不要纠结过去和未来;倾听心的声音,不要让自己身上的螺丝松掉还不自知;阻碍前行的只有自己等等,作者想要表达的有很多,但很多我们如今早已听过了。不是书的问题,只是年份确实久了。还是那句话,2023了已经。我期待着更新颖的观点,毕竟,时代总是向前发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