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罗,你听说过吗?1974年冬天,在新疆阿克苏克孜尔千佛洞,人们发现了一本神秘的书卷。没有人能认识书卷上的文字,甚至有人猜测说,这可能是传说中的天书。10年后,这本天书的谜底被揭开。原来,这是一本用吐火罗文A撰写的佛教故事,名字叫《弥勒会见记剧本》。这种文字失传了几千年,目前,世界上认识这种文字的,不超过30人。而在我国,只有一个人能懂,他就是季羡林。
吐火罗是原始印欧人,地处最东的一支游牧民族,最早定居在塔里木盆地、天山南北,有巴里坤草原的月氏人、天山南麓的龟兹人和焉耆人。而吐火罗文有不同的语系,季羡林先生懂得吐火罗A焉耆语,吐火罗文B龟兹语。除了如此冷门的语言之外,季先生还懂得其他共计12门外语。季先生用一己之力,让中国在世界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国宝”、“学术界泰斗”。然而,他却接二连三地请辞,说:“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他还说,“我常常戏称自己是“杂家”。自己搞的所谓学问,别人称之为“天书”。自己写的一些专门的学术著作,别人称之为神秘。”季先生谦卑的品格贯穿一生,有目共睹。季先生出生贫寒,按他的话:“我生长在鲁西北贫困地区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晚年,一个幼年时的伙伴对我说:“你们家连贫农都够不上!””。在季先生6岁那年,他走出了那个小村庄,走向通都大邑,一走就走了90多年。他经历过二战,被困德国10年,他经历过大饥荒,经历过文革,坎坎坷坷,跌跌撞撞,磕磕碰碰,推推搡搡,云里、雾里。不管环境如何,他始终认为“因为世事无常,心安即是归处。”一本《心安即是归处》记录了季羡林先生百岁人生中的精华。书中记载了季先生对人生、对读书、对真理、对兴趣、对生活、对名誉,对生死的见解。季先生活得真实,他曾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这是他84岁时说的。在他青年时期,类似的调皮话语都记录在笔记里。之后,有人建议删削年轻时的文章,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而季先生说:“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如此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敬佩。季先生对人生有独到的见解,截取分享:关于走运和倒霉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奥驰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是长寿之道。论说假话在日常社会交往中,说几句假话,露出点不是出自内心的假笑,还是必要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谦虚与虚伪究其实际,而后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如何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季先生一生甘心做冷板凳,埋头把学问做好,他说,这对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传承都有作用。研究学术是寂寞的,然而,季先生从容面对。他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因为人间毕竟是温暖的,生命毕竟是可爱的,生活着毕竟是美丽的。读《心安即是归处》,愿你历经沧桑,永葆天真模样。
《心安即是归处》
评分:8.0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