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看了很多书,可好像都没有记住什么内容;学了很多东西,好像也不会应用到生活中。这是为什么呢?在赵莎老师所著的《高效学习法》中,明确指出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高效学习法》
只有当你把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都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才能被我们更好地利用。赵莎老师在自己学习过程中,将知识可视化,用图片形式让知识更成体系,成立了“图言卡语”品牌,成为笔记侠知识卡片的推广者。我们都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步骤。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笔记写得特别好,每一个学科,都会记下满满几大本笔记,可是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呢?那是因为有些同学笔记抄过之后,就好像完成了任务,任它安安静静躺在那里,很少再去翻阅,也就不会在脑海里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高效学习法》插图
作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发现纯文字的条目式笔记不利于阅读,也不利于记忆。而手绘视觉笔记和手绘思维导图笔记,既有整体的思维结构,又有关键词处的图形化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也能加强自己对知识点的吸收。
一.思维导图学习法
用思维导图做完笔记,你会发现这样读完一本书和之前读完一本书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读完一本书,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很少。而现在做完思维导图后,你就好像是在为一片森林绘制一张地图。森林里有哪些路,每条路之间怎么走,它们的特点是什么,都会在你的脑海里一一闪现。
1.思维导图发展的3个阶段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新思维导图
东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是因为他在发明思维导图之前感受到了做文字笔记的困扰。我们以前普通记笔记的方式,知识之间的关系和层次,不能够被直观的表达出来,而且线性笔记让人一眼看过去密密麻麻,也容易限制自己的思考。
东尼•博赞提出了思维导图的五个法则:要启动发散思维,利用脑细胞自然联想过程;线条要非线性,模仿的是我们神经元突触的功能;要用不同颜色来刺激我们的大脑;要有图像,大脑对图像的记忆力比非图像的高60000倍;要一根线条一个词,有呼吸的空间,帮助大脑更好想象。
2.思维发散:如何借助思维模型学习
思维发散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自由式发散,另一个是框架式发散。自由式发散,就是面对一个问题,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发散性思考,每个内容不一定要有逻辑,只要你想到的都可以画到图纸上。框架式发散,首先有一个合理的思维框架模型,你所思考的问题都要围绕这个框架进行。
3.思维导图加复盘模型
复盘是围棋术语,指棋手在下完一盘棋后,会回顾自己整个下棋的过程,思考如果回顾自己做这件事的目标、初心,以及你期望看到的结果。 - 评估结果: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期望,对结果评估。可以把结果数量化,比如设定满分是十分,你觉得整体可以打多少分。 - 分析原因:分析哪些做的好,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