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友友推荐了一本被众多大咖级别作家推崇的书,尤其是知道这是一本只有五六万字的中篇小说,可以在一两天的闲暇时间内读完,我立刻心动了。我上网找到了原著,马上开始阅读。(最近配的防蓝光镜片更让我找到了更好的借口来满足这个爱好)
- 02 - 这本小说总共六万六千字,原本计划两天读完。但是因为太入迷了,我一天就读完了。(第二天我还是停不下来,又仔细阅读了第二遍。)虽然我不能说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思想,但是我仍然被深深震撼到了。真的不敢相信,加缪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才26岁!看起来天才就是天才,对于天才来说,一年的思考相当于普通人的十年吧。
- 03 - 故事的开头给人一种冷漠无情的感觉——"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 这并没有说明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接着,小说第一部分叙述了默尔索这个有些孤僻不合群,甚至让人觉得冷漠的年轻人在母亲去世后的经历。虽然有些琐碎,但是第二部分的高潮铺垫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初读这本书的读者一定要耐心。
- 04 - 第一部分的结尾,主人公平淡琐碎的生活被一起人命官司打破。默尔索因为帮助朋友卷入与阿拉伯人的纠纷,而且因为对方企图对他下手时过度防卫, 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接着,他被告上法庭 - 小说迎来了高潮。在审判中,检察官传唤了若干证人,将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没有流泪,抽烟喝咖啡,第二天与女友约会看电影等与案件无关的事件试图证明默尔索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罪犯。在这些证据的支持下,默尔索犯下蓄意杀人的罪案是理所当然的,无法争辩的。
- 05 - 在这一章中,加缪直白地表达了“局外人”的感觉——在审判的时候,所有与案件无关的人似乎都在认真地辩论一件事情,而默尔索,这个事情的当事人,被排除在外。没有人在乎他的想法,没有人相信他的辩词。他彻底成为了“局外人”,而最可笑和可悲的是,整个局面里只有他是局内人。
- 06 - 接下来,默尔索被判处死刑。他被判刑的主要依据是他在母亲去世后没有按照符合现代人的悲伤程序大哭一番,反而正常地过着生活。简而言之,因为他的“反常”,而从大多数“正常人”的角度来看,一个“反常”的人就是异类,清除异类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手段。一个不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的人就是这个社会的“局外人”,只能徘徊在社会的边缘,在生活的边缘孤独漂泊。这样的事情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无论科技怎么发达,人性的善恶始终并存。
- 07 - 这本小说最大的成功在于,加缪通过默尔索在狱中的思想波动,让读者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默尔索在监狱里无法吸烟和做爱的生理折磨起初让他倍感沮丧。但很快他意识到,即使有机会去做这些事,对任何人都没有影响。然而,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的,所以它变成了对他的惩罚的一部分。
- 08 - 当默尔索意识到这一点时,他明白了监狱折磨人的并不是别的,正是剥夺这些各种各样的小欲望。因为在有限的条件下,一切得不到满足的小欲望都会被放大,然后变成主题的折磨。他知道让他痛苦的不是监狱生活本身,而是无法满足这些“想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