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复杂、拥挤的社会里,暴力运动构成了潜在的危险。个人的活动地域狭窄,出头的机会亦受到限制,这种情况可能达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所以长期积蓄起来的攻击行为有时宛如山洪暴发,异常猛烈。
任何物种自身微小的演化痕迹都隐含着一段漫长的自然选择和淘汰机制,“我”也不例外。
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从智识上拓宽对自我的理解,至少让我了解到一个事实——生而为人,首先是动物,兽性从未根除,甚至一直隐隐地操控着身体和心灵。
当对自我的认知越深入,情绪将不再受原始本能推动,甚至反其道而行。社会规训下,认为该愤怒的时候,你可能心生平静;该妥协的时候,你又敢迎刃而上。一切都不再沿袭惯性,自觉地活着,直面冲突也好,至少你心中明白它的运行内核。
值得说明的是,作者开宗明义地讲,他的任何一点意见都不能被理解为偏袒一群人反对另一群人,或者暗示一群人必然比另一群人优越。他采纳的样本确实有限,主因是就近获取素材比较方便吧。
我们谈人性比较多,却忽略了影响更大的兽性。在华丽的外表下,我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灵长类动物,“从树栖猿演化为地居猿,又演化为狩猎猿、领地猿,最终成为创造文化的裸猿。 作者莫里斯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了我们这个动物的行为方式。他给人类命名为“裸猿”,至于祖先们体毛脱落到底是何年何月发生的,至今没一个准确的说法。
从一出生,被母亲抱在怀里,我们便感受到了心脏的跳动,形成了“心跳印记”。在我们脑袋还未发育前,已懂得感受。难怪我们把爱的感情归于心,而不是归于脑。在母亲的情绪上,要想欺骗婴儿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在社会交往中,裸猿依然遵守远古祖先的基本生物规律。我们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微不足道。尽管人类有着恢宏的思想、高高在上的自负,我们仍然是卑微的动物,受制于动物行为的一切基本规律:狩猎=工作,猎场=公共场所,居所=住宅,配偶关系=婚姻,性伙伴=妻子/丈夫,等等。
作家将现代社会称为“超级部落时代”“人类动物园”。
人类的权力博弈,便是基本的动物行为。“文明发展了,人也就傲慢了。”权势者很少,受压制者众多,虐待狂思想就容易滋生。
“我们在人类动物里生活,会遭遇很多不正常的关系,必然会接触异常方式的异常刺激因素。我们的神经没有对付这种局面的机制,我们的回应模式有时可能会失灵。”我们都是潜在的受害者,在他人身上看到危险时,“最恰当的反应是同情,而不是冷眼相看,不能容忍。”
“与其说文明的进步陶冶了人的性行为,毋宁说人的性行为塑造了文明。”
母亲抚育婴儿的动作是复杂的、温柔的、讲究的,往往还伴随着低吟,这些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作者又说,人类是灵长类动物中最好色的。“一切的亲密行为都可以追溯到亲密的母婴关系,几乎没有任何亲密行为是新行为。”恋爱就像回到婴儿期,从对视、靠近、拥抱到肌肤之亲,不断重复着婴儿期与母亲的依恋关系。
我们成年后的许多行为建立在童年时期靠模仿而吸收的东西之上。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冲动,与陋习和偏见相抗衡,这是创造奇迹的潜力。
然而,随着人口爆炸,空间越来越拥挤,我们周围遍布陌生人,“我们变得不信任陌生人,不遗余力地拉开和他们的差距。”裸猿的身心确实受到了伤害,一方面渴望亲密行为,一方面又排斥躲闪,精神上和身体上出现了一系列症状。
亲密行为的原生序列是“抱紧我、放下我、别管我”。我们一生,无论形单影只还是爱人众多,都在重复这些步骤。幸运的裸猿,人生的结局“像婴儿,舒舒服服地躺在棺材里,就像摇篮一样。我们从摇篮的摇荡环境走到泥石封堵的固着环境。”
至于成年人的亲密行为具体表现形式,还是读原文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