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乎上有一个话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辞退年龄超过35岁以上的员工”。尤其是以冷漠著称的大厂,进入大厂时是青年才俊,到了35岁,说被清退就被清退了。还有很多公司在招聘时就表示,只招35岁以下的人。
从神经学角度来说,人脑的认知能力在40岁左右达到顶峰,70岁以后开始衰退。35岁明明是一个人认知能力接近顶峰的时期,为什么会被迫退场,没有能力全力参赛呢。
但是,不管是在大厂还是其他公司,依然有很多35岁以上的工作者,他们不仅没有被辞退,工作还更加得心应手,凭什么他们可以留在职场呢。
其实说白了,35岁之前能够在职场混的得心应手,是因为一个人有过硬的硬技能,而35岁以后还能继续留在职场,是因为他有可以傍身的软技能。
什么是软技能呢?为了讨论这个问题,罗振宇邀请了30位“得到系”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罗胖邀请他们以写信的方式,围绕“软技能”这个话题,来写一封给读者的信,这30封信集中在一起,就有了这本《软技能》。
这30位老师里面有万维刚,香帅,薛兆丰,何帆,李笑来,刘润,李松蔚,刘擎等等。
这30封信,既有揭示软技能底层逻辑的内容,也有呈现软技能训练科目的内容,还有老师教我们如何将软技能转化为竞争力,用软技能影响他人,改善自身处境。
软技能指的是一个人的情商吗?其实软技能也不能就用情商这一个点来概括。
举个例子,一场成功的销售或者谈判,除了我们表面能看到的事情以外,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人外之人,世外之事,理外之理,局外之局。就像一个水龙头能够出水,并不只是因为水龙头,而是因为水龙头的背后有水管、水厂和水源等复杂的支持系统。
到底什么是软技能呢?与硬技能相对应,软技能包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目标和时间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等等,这些都可以算作软技能。
软技能真的那么重要吗?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位教授曾做过一项分析,通过分析他们找到了两种未来最难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创意和社交技能,很明显这两种技能都属于软技能的范畴。
《钱从哪里来》的作者香帅和他的团队,曾使用爬虫工具收集头部招聘网站上的数据,整理了中国社会的500个常见职位,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还有一个发现,以理财师的招聘要求为例,月薪1万元的理财师,在人际关系上只需要定期与客户联系,为客户介绍新的产品及金融服务等基本要求就可以。月薪3万元的理财师,在人际关系上要求熟悉红酒,品鉴高尔夫珠宝鉴赏,能参与组织高端客户活动。月薪5万元的理财师,在招聘时则会强调要求有创新业务模式和组织管理营销团队的能力。从上面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名理财师如果想让自己的薪酬从1万元到3万元再到5万元,每一步都对应着软技能的提升。
这样你还会说软技能不重要吗?
那么如何提升我们的软技能呢?关于这个问题,每个老师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比如万维钢老师认为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先加入某个圈子,在圈子里向最厉害的人学习,跟最好的人交流碰撞。
如何入圈呢?最常见的方法是做学徒,有人带着是最畅通也是最方便的入圈路径,还有一个办法是带艺入圈。
吴军老师认为获得软技能有几个心得,比如把自己变成一个有效的反馈系统,培养自己的同理心,保持自己的敬畏心,同时要学会情感剥离,也就是在保持同理心的同时,不被情感牵着鼻子走,保持客观公正的判断力。
李笑来老师认为,现代人迫切需要的软技能都是有说明书的,因此我们应当培养阅读说明书的能力。
未来你会越来越发现,入门靠硬技能,跃迁看软技能。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修炼软技能提升自己的人生上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