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就是被封面的“当真相被操纵、利用,我们应该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思考”。身处在当今信息爆炸又信息隔离的时代,自说自话各执一词的新闻事件早已司空见惯。一件事情通常有不止一种真实的表述方式。我们可以建设性地使用竞争性真相,以便使人们产生兴趣,激励他们开展行动。同时,我们也应该当心那些用竞争性真相误导我们的沟通者。
看完之后,就像作者自己在出版后记中说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的爆发式发展,真相也不再如纸媒时代那样对于真相的权威式的报道和解决已经面临消解。少有人关心事件的本来面目,大多数人只愿意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选择性地吸纳符合自己三观,让自己痛快的信息。在阅读量为王的后真相时代,事实似乎已经让位于情绪,报道似乎已经让位于宣传,得情绪者得天下。”“所有真相都是多面体,都是多个竞争性真相的合集”“作为信息消费者,我们都免不了会上当受骗。唯有洞悉真相操作背后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免受煽动式宣传和病毒营销的蛊惑,甚至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达成目标。”
作者开篇提出了“竞争性真相”——许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一个事物或者一项政策,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基于这个大前提,作者从真相的复杂性体现和现实应用,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操作的点来展开论述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很像是群体心理学是如何在社会传播中应用的。
可读性非常强。书中有大量的例子,以及每篇结尾会有要点提炼,“如何应用于现实以及应该当心警惕什么”。作者将真相分为了4个部分。
1.片面真相:选择性真相。 (1)真相是复杂的,所以会面临着选择性忽略,刻意混淆和暗示关联。 (2)历史:历史塑造了我们的身份。个人、组织和国家根据他们所接受的身份开展行动。警惕用高度筛选的历史叙述推动暴力性事件的煽动者或者误导者。 (3)背景:很基础的一个群体心理学技巧,为自己的沟通设置框架或者引导进入我的语境。 (4)数字:也很好理解。看多了企业的财报,就知道了各种会计准则定义下如何选择对于企业最有力的数据。当然了也知道展示了什么,也就意味着某些东西被隐藏。其中有一个新学到的统计学术语——辛普森悖论。同样的数据可以传达完全不同的两个真相,重点在于区分群体和子群体。举例,当一个头发长度超过平均值的男生走进酒吧时,酒吧的头发长度平均值却下降了。 (5)故事:故事不等于事实。
2.主观真相: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个体差异造成理解不同。利用群体属性来操控。 (1)道德:道德是习惯的结果,道德是可以改变的。群体道德和个人道德不同,公共卫生机构从业者和医生的区别,群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2)吸引力 (3)价格和价值:钻石。震惊我的一个事情是,结婚佩戴钻石的习俗也就100年不到。
3.人造真相。英国脱欧和女权主义在这一章节应用的非常精彩。 (1)随着科技互联网社会发展,很多“定义”需要被预测和信仰。
整体很不错。浅显易懂推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