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更容易成为人群中的领袖。语言是形成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
在读汉语言本科阶段的内容时,开始接触国学文论部分,对国学的源远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最容易理解的部分是李清照对苏轼的批评,她认为词只是词,不能以词代替诗。
很多人以诗言志,对词这种文体并不看重。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苏轼为词增加了许多气势磅礴的感情内容,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套书《国学概论选粹》共分为六册,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国学经典内容。
其中一本是《国学研究法》,包括史学通论、子学通论和经学通论等内容,由于是影印本,保留了文言文的国学形式。需要有一定的文言基础。
竖排的阅读习惯可能让读者不太熟悉,但很多内容并不难理解:
“性恶篇当为荀子所作,当与孟子同时。由此言之,则经之名词,起于周末。”
这本书探讨了一些具体研究国学的内容,包括从《诗经三百》到近代的国学发展流脉。非常有意思。
其实,语言最初是非常简单的。从人们发现甲骨文到现今的普通话,民国初期的一群文人学者鼓噪着语言改革,称文言文难懂。
事实上,文言文并不难懂,只是当时经济条件所限,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精力去学习和修炼。
新文字的简洁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方便性,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肯定对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就现今文章内容来看,美感和意境大打折扣。
所以当我们再读国学名篇时,总会有一种沉浸其中的感觉,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至深。这是文字的力量,也是语言的魅力。
《国学研究法》收集了许多国学经书的分析专著,非常值得借鉴和研究。
作者非常喜欢其中曾在清华学报发表的《中国经书之分析》一文,文中说,吾国学者凡提到经书时,都觉得它们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所以中国所谓的经,在近代欧美各国是没有的。然而,究竟为什么被称为经自古至今,至今无人能给出确切的解释。接着文章列举了章炳麟先生的观点,经是一根线,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
读到这里不禁发笑,对自己对经书的理解和章先生有趣的解释感到好奇。
国学的精髓显然不止以上笔者能理解的。国学就像经书一样,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国学的魅力和意义所在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