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十而立。这个“立”,意为懂礼仪、站得住,明白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对于30岁上半叶的人,“立”可能是摆在面前最现实的命题。这几年一直在生活、工作和各类精神养分里寻觅体悟,有收获也有迷惘,倏然间感觉,要破这个题,还是应该从“立”的起点——《论语》中找寻答案。 泛中华语系下的任何一个文明,都无法抹去儒学这个标志性烙印,从此意义讲,《论语》应该算得上“元典”。 说来惭愧,除小学、初中学的“论语X则”,这是我第一遍通读《论语》,非常庆幸,为时未晚,收获了一些新认识,解决了一些疑惑,更加笃定了一些信念,很受益。 自古以来,学《论语》者不知凡几,研究《论语》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栋。只走过了《论语》门前,尚未窥得门径,不具备点评内容的能力,仅从感性认识和常识层面记录几点。
(一)关于版本选择 目前市面主流的《论语》注本大概有4种: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以及李泽厚先生的《论语新解》。选择杨版,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杨伯峻先生家学深厚,叔父是著名语言学家杨树达先生,也是研究《论语》的大家;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从学于钱玄同、吴承仕、余嘉锡、黄节、陈垣等,所以这本著述相当于出自少林、武当,比较正统、规范、平正,适合初学者。 其二,杨伯峻先生治学严谨,今人读古书,最难在于年代久远,语言文字断裂得厉害,要读懂书里“说了什么”,才能接着思考“为什么这么说”,这里涉及到的最重要工具,就是语言文字学。杨伯峻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字训诂方面顶级专家,《译注》中的每一句、每一字,无不体现其专业、细致和严谨,诚意满满、令人钦佩。 其三、杨伯峻先生为人笃诚,是个老实人,下的都是“笨”功夫,全书几乎没有“自由”发挥,严格考证、遵循古训,从文义解释角度看,这版《译注》应该是比较接近传统主流经学家原意。
(二)关于《论语》 1.命名来由。《论语》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其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经杨先生考证,“论语”应为“语言的论纂”之意。 2.作者和年代。《论语》非一人所著,着笔当始于春秋,编辑成书在战国初期,编订时间历时三五十年,主体部分整理者大概为曾参的弟子(《论语》中对曾参均称“曾子”),子张、子夏、闵子骞的弟子也有参与。 3.版本。《论语》传到汉朝,有三种不同本子,分别是《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古文论语》(二十一篇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