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日渐麻木奔走生活的时候,散文,总是能唤起一个孤独冷漠的心,让我们在习以为常的生活里,找到暗含的彩蛋。
很喜欢读肖复兴的散文,每一篇文章都能让人感受到亲切,以及读过之后的一点点感悟和思考。他的散文,就像是我们儿时玩的小水炮,丢进平静湖面溅起一阵令人惊喜欢愉的水花,让湖面有了瞬间的活力。
在肖复兴的散文集《生命是一条流淌的河》里有一篇文章《亲笔信》,就像是那一个水炮,让对生活已经麻木已久的我,有了点活力和笑意。
亲笔信,有多少人没有写了呢又有多少人从来都没有见过呢
1,见字如面
我们上学时代很流行交笔友,我也追着潮流交了不少笔友。 那个年代,大家的书信往来很是平常,没有什么打印纸和印刷体书信。那个年代,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去买信纸和笔。信纸,我总喜欢挑上最好看的,纸质最好的,最好还带点香味的,让人展信闻香。笔呢,有时候喜欢蓝笔,感觉有活力,有时候又想用黑笔,想让自己显得成熟,大多数时候,我都喜欢用带香味的笔,因为我想让对方接到信,捧着信的时候,闻着香香的,能让他有个好心情。 那个年代,我们写信都很虔诚,总是认真地一笔一划地写。写的时候,时而快,时而慢。那些字啊,也是时而工整好看,时而又像鸡扒屎潦草又难看。 我们每一次展信看字,仿佛就看到了对方。 有时候仅仅是看着对方写的字,就能看到他写信时候的样子,有时候是急着去打球,或者急着做什么,匆匆忙忙赶着写的,有时候是特意攒到晚自习的时候,偷偷挪出一大片的时间,和远方的我分享他最近的喜怒哀乐。 很喜欢《生命是一条流淌的河》里写的:“见字如面”,那是要看见信上亲笔写的字才是,每个人写的字体都不一样,即便写的字再歪歪扭扭,也是自己写的,沾着心情和体温。 那些年的学生生涯,我们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见字如面中,交上了远在他方的朋友。
2,独一无二的介绍
我有不少笔友都是外省的,还是北方的朋友。 我一个南方人,有时候说起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他们会看不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时候啊,信件走的慢。从广西到河北,到山东,基本都要5天左右。在一来一往的信件中,有时候我们就自己熟悉的一件事,愣是往来将近一个月也没说明白。 为了说清楚那些不同的风俗习惯或是吃食,或是我们饭桌上的菜,我和好友们一到课间时间就叽叽喳喳地讨论,或是查字典,或是去借阅室借书查看,再用自己的理解转述给远方的朋友。 那时候的亲笔信,没有什么模板,有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性介绍。 而如今网络发达,节日祝福有模板,问候语有模板,就连风土人情的介绍也有百度可以复制粘贴,按你所需,任你所取。 相比有模板,更清楚,更标准,更美观的信息传递,那个年代的亲笔信,多了很多很多的烟火人情让人眷恋。
3,彻底失去的联系
后来,随着QQ的流行,我和我的笔友们也都交换了当下最流行的联系方式。 在QQ交友盛行的那几年,我也交了不少的网友,天南地北的都有。但是,那些笔友终究还是停留在笔友的位置,始终没有跟着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成为网友。 随着中学生活的结束,我和笔友们的联系也断了。不是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也不是彻底找不到对方,就是换了一种交流方式之后,突然觉得很多东西都变了。 偶尔也有一两个笔友还会发QQ信息过来,问问我的近况,也说说他的近况,只是每次都尬聊着几分钟,就彼此互道再见。 也许他们也和我一样,没办法接受这种更新的交流方式吧。 写信和及时聊天的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异。写信,我可以慢慢思考,仔细斟酌,认真对待,努力想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对方。而及时聊天的方式,留给我们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太少太少,少到我们还没来得及准备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