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友情”主题所吸引,以为是一个简单的童年被校园暴力后的谅解之路,没想到融合了太多太多的元素。
第一,友情,就是贯穿全书中,“我”和童年玩伴的经历。在9岁时,与非家庭成员打交道,可以说这是社会人际观念形成的第一步。这个年纪充满了未知和憧憬,就像一只小猫咪初次碰到水池轻轻试探的小心翼翼。在被孤立、被欺压、被嘲弄后,开始了自我黑暗的探索。
第二,爱情,在我看来,“我”能和素描老师偷情,很大一个原因来自老师不经意的肯定。在青春期的懵懵懂懂中,就像一层磨砂玻璃,把一切都罩住了,忆不起过去看不清未来。在隐瞒又刺激的性爱中,获得一点点尊重,可能是“我”当下的想法。和前夫在一起,本就恍惚的人呐,还管什么爱与不爱,逃离那个错误的环境,黑暗的时代,失去纯粹的感情之后。遇到了如今惺惺相惜的丈夫,他不是抚平伤痛的工具,而是在被冰与火般的生活折磨之后,他如一抔夏天的清泉、一条冬天的毛毯,让“我”体会到了,人间也有美好。
第三,家人,对家人的描述似乎很平淡,几乎没有提到想念与爱。但字字句句都透露着,家人之间割不断的牵绊,即使隔着山海,也都能在世界的某一处持续不断地提供温暖。与哥哥的羁绊也许是“我”也很难想象的,能有那么深,那么远。
借着画展,“我”重回到记忆中痛苦的曾经,那年9岁,那个又恶又傻又天真的女友。她如今到底在哪里,为何女性之间的友谊如此畸形与困难,还好现在一切不同了。独立生活中的她接触过很多女性群体,但无论是哪个群体,都有着抱团又排斥的情况。无法充分认同女性本身,即使打着“女权”的名义,也逃脱不出父权社会的禁锢。
作者非常细腻,意识流的描述,把难以表达的情绪与内心感受传递给读者,感受着“我”幼年的无知单纯、童年的恐惧尴尬、青年的颓废绝望,再到中年的豁然开朗,仿佛与“我”走过一生,找回自信、找回内心的依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