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救了一心求死的我,现在,换我去救活濒临死亡的图书馆。”——艾莉·摩根
我最近爱上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图书馆疗愈手记》,英文书名是《The Librarian》(图书馆员),我更爱中文书名,全都戳中我的心头爱。我喜欢“图书馆”主题,我关注“疗愈”话题,我对“手记”形式更是欲罢不能。
《图书馆疗愈手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艾莉·摩根(Allie Morgan),她是苏格兰一位网红图书馆员,也曾是一位重度的有高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这本书就是她的自传小说,如书封上的精准描述,“一本坦然直视创伤的疗愈手记,一曲抑郁症患者凤凰涅槃的新生战歌。”她讲述自己也直接促成这本书的问世。
我喜欢作者的碎碎念,真实、温情、风趣、幽默,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会心一笑,这真是一位文字高手的杰作啊!我密集阅读了八天,终于fromcover to cover逐字逐句读完了这本书,堪称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我甚至找来了英文原版开始重读模式,寻找文字翻译过程中丢失的subtlety,由此我更是感谢青年译者魏华容的巧妙翻译,让这本书的中文版更加灵动、鲜活、有趣,这场图书馆员与图书馆之间上演的“双向救赎”大戏才有着力透纸背的治愈力量,一心求死的作者,成为了图书馆员的身份,开始了拯救濒临死亡的图书馆,如英雄一般,酣畅淋漓地斗争一番;又如女巫一般,深谙让人为之沉迷欢喜的“咒语”。
我很满足的是,在密集阅读这本书的八天中,有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社区图书馆完成的阅读,而现在我也是坐在图书馆明亮的书桌前,写下我的读后感。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时常来访的这家不大却温馨的街道图书馆,比原来多了更多的感恩与依赖。我同作者艾莉·摩根一样也相信着图书馆的魔法,来自书籍交相呼应所散发的巨大魔力,让我无比心安、踏实、宁静地徜徉其中。
我特别喜欢作者轻松诙谐的写作手法,哪怕是写最灰暗的处于崩溃之中的抑郁深渊,她的描写也是那么的“举重若轻”,比如她把脑海中时常出现捣乱的“抑郁”和“创伤”称为“磨人的小妖精”,还不忘自嗨式地自嘲一下,管自己叫“巨精”(mega-goblin)。而生活在时常让别人生活失色的“失色组”,虽遗憾,但作者却觉得“倒也不必为此悲伤得逆流成河”。这句呈现的“喜感”效果,则是要拜译者与中文表达结合得惟妙惟肖所赐啦!作者与译者有一种珠联璧合的默契,共同为我呈现了这回味无穷的阅读美好体验。作者儿时的梦想就是想做图书馆员,成为图书馆员的她,连“自裁大计”(自绝于人民的计划)都一推再推,最后消失殆尽,可见找到dreaming job对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字里行间都彰显着作者对图书馆员工作的热爱,寻求改变、寻求突破、寻求创新、寻求生机。这也是作者的图书馆工作推文大火的原因,人们看到一位图书馆员如此热爱图书馆工作所能迸发出的巨大能量,这能量如星光、如火焰,照亮迷茫的人们前行的路,也温暖暗夜的人们苍凉的心。与国内图书馆的功能略有不同,作者所在社区的图书馆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底层群众寻求国家帮助的信息资源渠道,所以作者会更多地接触到这世间生活得很疾苦的普罗大众,我想也是这些人的不放弃,从某种程度上治愈了作者,看看这世间,总有活得比你苦、过得比你差的人,还比你更坚强、勇敢、忍耐地活下去。活下去,成了最重要的意义。所以如作者自己列明的《图书馆工作守则》所言,图书馆里的人是和书籍一样重要的资源。图书馆里不只有书籍,不只有知识,还有温情流淌,还有关怀备至。正如作者写下的,“图书馆的存在就是平衡社会的竞技场。图书馆应该是安全的、分享知识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应该成为促进社会平等的重要场域。它贮存社群的知识,又将其作为良药分发出去。它们是社群的大脑和律动的心脏,就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图书馆,应当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风港。在这个城市中,如果当你觉得退无可退之处,图书馆仍是你安身立命之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