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第二遍《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后,我深感自己第一次阅读时对作品的认识太肤浅了。当时,我只是被其眼花缭乱的叙事方式所吸引,忽视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通过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讲述,作者实际上批判了那个小镇所代表的社会的落后,包括物质和观念的落后。作者将批判意义巧妙融入了自然的叙事之中,几乎让人察觉不到,与我们所熟知的鲁迅的写作手法截然不同。例如,作者描写神父由于匮乏解剖知识而使尸体变得骇人,暗示了物质条件的落后。接下来,我将重点分析观念的落后。
在得知两兄弟要杀圣地亚哥·纳萨尔后,人们分成了四类人:一类人认为两兄弟是在胡扯,根本不相信他们会杀人;第二类人支持两兄弟,认为这是挽回名誉的高尚行为;第三类人则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要么像镇长一样消极应对,要么像旁观者一样看热闹;只有第四类人真正担心圣地亚哥·纳萨尔的安全,为阻止两兄弟杀人做出了一系列努力,然而由于种种巧合,这些努力都没有奏效。另一个失败原因是第四类人实在人数太少,相比之下,前三类人却占绝大多数。
第一类人表现得相对无辜,作者对其进行的批判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作者的重点批判对象是第二和第三类人。
第二类人的观念保守落后,固守着陈腐的旧道德观念,坚信女子在结婚前必须保持贞洁,即使因失贞而被休妻也必须洗刷耻辱,即使要杀人也在所不惜。在这种落后的性道德驱使下,双胞胎兄弟明知圣地亚哥·纳萨尔并未玷污他们的妹妹,却依然要杀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妹妹的名誉。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竟然赞成两兄弟的行为。由于他们知道圣地亚哥·纳萨尔是无辜的,两兄弟特意张扬地宣称要杀他,希望有人能阻止他们。然而,由于多数人的冷漠和一系列的巧合,一起本不可能发生的凶杀案还是发生了。
第三类人的冷漠和麻木正是作者要批判的对象。尽管镇长得知两兄弟要杀人后没收了他们的刀具,但听说两兄弟取得了新的刀后,根本没有引起他的关注,他只是去了一家俱乐部打牌。在凶杀案快要发生时,看客们纷纷在广场上找好有利的位置,准备观看这场凶杀案,甚至把即将出门的圣地亚哥·纳萨尔吓得晕头转向。作者详细描写了接下来整个惨烈的凶杀过程,看似在叙述凶杀,但箭头仍然指向周围只顾看热闹的观众。如果有一两个看客站出来阻止,如此骇人的凶杀怎么可能发生呢?
事实上,圣地亚哥·纳萨尔被旧道德和多数人的冷漠所害,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