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可算是宋朝时期的斜杠青年。他自创了美食“东坡肉”,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弟弟苏辙在写苏轼的墓志铭中,提到了苏轼的两项性格特质:一是如同范仲淹那样,将天下就算遇到艰难险阻也绝不后悔。另一种是如同庄子那样,不为外物所累的超然旷达。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性格却被苏轼所圆融,是达成了一生的追求与操守的成功典范。
他保留的三百余首小词占他全集的比重不大,这对于苏轼而言就是人生中的消遣。但是,从苏轼这些数量不多的小词里,一位90岁的奶奶,叶嘉莹却认为,他的这些小词非常有代表性的表现了他的用世之志意与旷观之襟怀,值得我们注意和加以分析。所以,她写下了这本《论苏轼词》。难得的,这本书中收录了叶嘉莹女士的珍藏手稿,可以看出她治学的严谨,每个字都是经过细细推敲后跃然于纸上。
北宋的一些名臣,除了文章外,有时也会沉溺于小词的写作,并在无意中透露出学养和襟袍的境界。可是,外表上看仍然有些悲春伤秋之意。到了苏轼这里,才用合乐而歌的词的形式,正式书写自己的怀抱志意。
苏轼的早期作品里,从熙宁五年到元丰二年,似乎并没有他写词的记录。根据朱疆村编年、龙榆生校笺的《东坡乐府笺》里,苏东坡最早的词大多与游山赏水有关的短调小令。其长调作品初次见于熙宁七年秋到任密州时所写的《沁园春》。
他的词作是从这次之后渐渐增多的,从他所用的词牌名上可见,他想要以诗为词的写作意念,且他对自己的词作信心十足。从他的词流传这么多年可见,确实是名留千载,这一事实足以证明一切。
苏轼的词晚至近四十岁才开始着手,而在当年应举时就表现出对于词作的强烈兴趣,为何当时他没有作词呢?
叶嘉莹以为当时的苏轼胸怀大志,并且得到了当时名臣欧阳修的知遇和赏识,所以他写作侧重于关于国家安危大计的论著,并没有空暇作词。后王安石变法时,苏轼请求外放,到达杭州。他的词正是从他遭遇人生挫折开始的。而他早期的词则有些受到欧阳修和柳永的影响,意在排遣自己的苦闷心绪。
叶嘉莹奶奶的这本《论苏轼词》,虽不是赏析苏轼的作品,但是比起那些则更为深刻,从苏轼的词中窥见了不一样的苏轼,对苏轼的精神内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