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时局纷乱,总会有好转的一天。人无百年寿,长怀年岁忧。这个忧虑是没完的,如果你觉得什么事懊恼了,你可以明天再懊恼,因为懊恼值得忏悔,不用今儿晚上懊恼。”——许倬云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读史书?因为读历史能使人明智!正如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的,要对自己所处国的历史略有所知!读历史,为的是搞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们的文明发源地在哪里,世界是怎么来的,世界的本源在哪里……
如果大家真对历史有兴趣、喜欢历史,可以看看在7月8日晚上“世界因你而美丽——2022-2023影响世界华人盛典”获得“2022-2023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的史学大家许倬云老先生所写的书。
许倬云先生以独树一帜的"大历史观"闻名于世。
前两天(7月10日),是许倬云先生93周岁的生日。
许倬云先生虽然已经93岁了,伤残之身,沧桑历经,但他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忧国忧民,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站在93岁人生的高处,系统性地讲解3000年世界文明,把过去的文明、现在的文明以及人类未来文明的走向串联起来,集中书写了这本《三千年文明大变局》。
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在今天下午,终于把许倬云先生的重磅封神之作《三千年文明大变局》看完。
这本书是许倬云先生在九十三岁高龄对自己思想与人生的回顾与总结。整本书没有使用学术书籍惯用的晦涩用词,而是犹如一位长辈对着晚辈面对面推心置腹畅谈一般,浅显易懂。实话实说,许老先生的历史观和文笔真的是一流!
在本书中,他回溯过去,忧思于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的成败得失,深入思考其来路和当前危机,参与生成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革新之路。
《三千年文明大变局》是许先生文明三书之一。这本书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三千年来发展的路线图及各自的异同。
以大历史视角勾勒中西发展线路图,为何中国走向大一统?欧洲发展出列国并立的局面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的方式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何以至此?我们又将去向何方?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知道过去从哪里来,才知道未来往何处去。
世界文化多元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本是一件好事,不期盼能世界趋同,至少做到兼并包容。
如何解决现代人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无助的困境?要重拾家族共治的传统,并进一步扩大为社区共治。
未来人类的前途,能否殊途同归?只要不断地否定其他文明,就可以共同求存,不至自我毁灭。
很多人同我一样,喜欢读许倬云老先生笔下的“大历史”,因为许老的“大历史”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透了世界发展历史,透视当前格局,为身处现代化迷沼的人点亮灯塔。适合细细阅读,慢慢品味。
我们读“大历史”,是想以史为鉴,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看待当下,展望未来。
最后,把许老书中的一句话,送给所有的人:“即往里走,安顿自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