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方式就是生活方式。来自农村的我耳濡目染地接受了害怕上医院的习惯,“再等等、过几天就好、没什么大不了”这样的口头禅在长辈的口中不少听到,当然也包括他们对待子女,亦是如此。独立生活之后却发现特别依赖医生,稍微有点小痛小病也要上医院探个究竟。“放轻松点、别想太多、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倒成了医生的忠告和自己的勉励。
儒家观念“去世时必须有亲人陪伴”根深蒂固,与其同时“久病床前无孝子”也折射出生活的无奈和某些人性弱点。
真的,人到中年,会发现死亡离我们越来越近,听到同辈的讣告心中伤感和不知所措,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听到百岁老人渡不过22年底会遗憾当时没有为他们做更多的事……
当治愈他人时,自我也必须得以治愈。自省如己会把重点放在前半句,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成为那个“微光”,害怕没有办法治愈他人,殊不知被帮助者心里想着更多的是帮助者先要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健康开心。
不知道会不会孤独终老,也不知道有否信心能够坦然自己在家老去……尚且相对成熟的模式也不过10来个善终管理师。
那还是好好睡觉、好好吃饭、欢乐度过当下比较重要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