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器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内涵。这也是本书作者决定将其写成书的原因。为了科普粒子物理,作者在开篇梳理了物理学前沿所面临的宇宙级难题,这些难题对于现有理论来说很具挑战性。天文学家在观测中发现了与现有理论相矛盾的结果,现象与理论计算并没有完全吻合。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谁出了问题。
天文学家首先怀疑现有理论存在问题,试图修正它,但仍然无法合理解释所有的疑问。越来越多的观测结果与理论不符。早在20世纪30年代,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命名了观测结果中尚未发现的物质为"暗物质"。暗物质本身不发光,但通过引力效应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那么暗物质究竟是什么呢?
科学家根据大量的观测结果,逐渐形成了当代宇宙学中广泛认可的ΛCDM模型,即基于大爆炸宇宙学的冷暗物质模型。根据该模型,宇宙膨胀的总质量和能量中,只有4.9%是普通物质,可以用标准模型描述,25.9%是暗物质,69.2%是暗能量。
然而,暗物质只与引力相互作用,不发生电磁相互作用。我们只能通过观测和模型计算得出它的存在,还有没有其他线索留给人类呢?基于假设暗物质由单个粒子组成的WIMP方案逐渐被广泛接受。因此,人们采用了三种方法来进一步探测暗物质:对撞机、直接探测和间接探测。我国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属于间接探测,它利用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有额外超过预期的特殊信号,那就可能是暗物质粒子本身存在的证据。
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悟空号"在能量探测范围、电荷分辨率、本底抑制、几何因子等关键指标上处于领先水平。截至2021年9月,"悟空号"在高能射线能谱范围和精确度方面取得了杰出成绩,帮助科研人员在高能中子、正负电子对、中微子、脉冲星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除了成绩优异,本书还详细介绍了"悟空号"诞生的经历。阅读后,我对"悟空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成果都是在扎实的基础数学和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取得的。对于那些偏重数理化且对宇宙太空有向往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更适合阅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