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钻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属于大自然的一种物质。它形成于地幔的高温高压之下,成形位置一般位于大陆地壳下的150千米,或者海洋地壳下的200千米。虽然钻石并不稀有,但要找到钻石矿床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例如,加拿大西北部发现的金刚石矿床历经了几代地质学家的努力,耗资上亿美元才找到。
一颗钻石从开采、分选、加工、分级到销售,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大约需要涉及200万人。而且每个步骤中都存在许多小程序,可以说这些人的辛勤努力是钻石流程的结晶。因此,钻石到达消费者手中已经不仅仅是矿物,更是一种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
商家们将钻石与感情的持久度紧密联系起来,打出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词。尽管人们很少愿意花钱买一小颗碳结晶体,但大多数人却愿意花费几万甚至上百万去拥有所谓的“永恒”。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女明星们千方百计地抓住各种展示机会,竞相炫耀。正如她们所说:“姐秀的不是钻石,是身份、地位和财富”。
我读完《血、汗、泪:世界钻石争夺史》这本书后,不再因为自己结婚时没有钻戒而感到遗憾,相反,我庆幸自己当时没钱,没为这件血腥事情贡献力量。这本书深刻揭示了钻石竞争中的黑暗面,全面梳理了钻石开采和贸易的历史,为广大读者揭开了血腥钻石的遮羞布。
作者蒂尔·瓦内斯特是新里斯本大学葡萄牙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安特卫普巴西钻石展览的顾问。他对钻石世界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在《血、汗、泪:世界钻石争夺史》这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钻石开采行业不为人所知的隐秘。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各个时期钻石行业的历史。自公元50年起,钻石巴西大量使用奴隶开采钻石,政府垄断了钻石市场;1785年,非洲金伯利岩被发现,淘钻热兴起,戴比尔斯公司成立;从1885年开始,现代冲击矿开采,钻石矿场成为各国交战的重要因素,由此而来的就是“血腥钻石”;21世纪,地理意义上的钻石开采实现了多样化,戴比尔斯帝国瓦解。
作者通过对历史的梳理以及对各个钻石开采地的亲身体验,揭示了钻石开采背后黑暗的贸易链。钻石开采矿工面临着恶劣的工作环境,即使到了20世纪,矿工的处境仍然极其恶劣。矿工签订合同后便被囚禁在封闭的院子里,期间绝不能走出有铁丝网围起来的地方,他们还不断被帝国政府、私人公司等相关人员剥削。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悲惨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钻石行业背后黑暗的一面。每颗闪耀夺目、光彩熠熠的钻石都凝聚着古老而充满血腥、汗水和竞争的历史。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