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郊狼、冷知识——评诗集《玻璃星座》|西岭雪·品读-川观新闻
文/凸凹
华裔美国诗人施家彰的中文诗集《玻璃星座》(史春波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从1970-2021年的全部创作成果母本中遴选而出,是一本基本覆盖作者创作生涯的诗歌精选集。即便是以少而精的成书标准粹炼的精选集,也有着近400页码的厚重。这样的体量,偏偏又有乔治·欧康奈尔在该书序言中所界定的诗歌局势:“施氏诗歌的复杂性和拒绝解读的阻力,有时会挑战他们的神经。”如此一来,对一般读者而言,势必很难读进去。读进去了,也很难出来。烧脑之作,让人读得云里雾里,盲人摸象,实属正常。我读了两遍,耗时五天。在此,谈点感受。
遍布时间的地理
不少人的不少诗中,地理含量稀薄,匮乏地理概念和地理意识,一路上都是从词到词,从思到思,从蹈空到蹈空——这影响了诗歌的空间感、稳定性和准确度。但在施家彰半个世纪的绝大部分甚至每一首诗中,我们都能看见他的地理。
这里,随便举三例:第100页《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中的“恒河、火葬、柠檬、香蕉”;第200页《大地的弧度》中的“火星、黑刺李花油、崖底、海浪、老兵、沙丘鹤”;第300页《在布朗克斯区》中的“观音座莲、棕榈、桉树、风铃木、杜英树、野生酪梨”。从诗中所涉地理看,作者应该是涉足过世界各地的。如果没有,那么,他的想象和梦,一定为他干完了这件活儿。
地理是世界或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海洋、空气、动植物等)及社会经济因素(物产、交通、居民点、民风民俗等)的总况。按照这个定义,施氏诗歌中具象的山岳、河流、动物、植物、风物、城镇、建筑、厂区、事体、星空乃至宇宙,与他抽象的诗思,面对面,点对点,做到了完美对位与斗榫。
地理的到来,让施氏诗歌有了可资信赖的地图、坐标、龙骨和压舱石。也让他半个世纪建筑的诗歌艺术穹窿,有了地标——不是一国一地,而是世界性地标。
一匹郊狼
施家彰的诗中,多次出现郊狼这个意象。在我的眼中,他就是一匹郊狼。
郊狼产自北美大陆,繁殖能力强;他生在美国,高产诗人,作品众。郊狼独来独往,单兵作战;他主见超强,一意孤行——比如,弃理从文,一生追随缪斯;比如,衷情于第一人称“我”的介入性叙事,时时刻刻不忘强调“我”的位置与存在,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魔幻般的想象,开启诗道的窄门。
郊狼吃得杂,吃活物也吃腐物,食动物也食植物;他承中国传统,又取西式思维,作品上天入地,天涯海角,题材不论,横吃通吃。郊狼行迹遍布丛林、草原、海岛和城镇;他的诗写向度与对象,拥古搂今,既有丛林雪地、动植物居住的大自然和农耕文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