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曾国藩在写给弟弟们的家书中,说自己小考考了七次才通过,但从没敢说过一句怨言,只觉得自己诗文写得太差,深感惭愧,到现在回忆起来,还如芒在背。他细致分析了抱怨背后的心理,是因为傲气太强。举例有些朋友恃才傲物,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考不上就骂考官,骂比自己先考上的人。劝告弟弟们,不要因为没通过考试就心生抱怨,要深刻反省自己,努力去处傲气,努力戒掉自满。
曾国藩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观察角度,以前我只觉得抱怨是不好的习惯,没想过抱怨的底层逻辑其实是自傲。不信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别人都可以失败,你为什么不能因为我不一样。”“承认自己不行很难吗一路走来我都是最优秀的。”抱怨是觉得自己本应可以、本来能够,是对自己的努力、学识、才能、甚至运气的认可,但这种认可很可能是一种高估、一种自傲、一种麻痹自己的自我保护。
前段时间,老公跟了两年的大项目,在临门一脚时被人撬走,对方手段很社会、很卑劣。他沮丧地打电话来,本以为他会义愤填膺、抱怨自己时运不济、遇到小人,没想到他说的却是:面对突发状况自己脑袋一片空白,感觉真是能力不足。老公是非常优秀的人,遇到困难时,却能够无比真诚、无比虚心的反省自己,给我很大振动和启发。
一个人的学识、才能,就像一杯水一样。抱怨滋养自傲,自傲让水膨胀,本来只有半杯水,却觉得自己是满杯水,不但自身难以长进,而且半杯水的实质很容易暴露、被人轻视。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荡,还茫然不自知。谦虚才可以不断地清空自己、更新自己,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流进来,人才能更好更快地进步。抱怨还滋养负能量,负能量缠身,好运气也就远离了。人的能量层次非常低的时候,就是会接二连三的倒霉,本来能够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所谓祸不单行也是这个道理。
天下的事情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曾国藩多次提到“求缺”,讲《易经》中盈虚消长的道理,太阳当空,就会西偏,月亮盈满,就要亏损,完全的状态一旦获得,麻烦、灾祸都会随之而来了。因此他非常警惕圆满,主动在生活中追求缺憾,并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求缺斋”。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不顺利,不正是需要追求的那一点缺憾吗境遇不顺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正如奥勒留在《沉思录》里说的那样,“天神降下风暴打在我们的船上,那时节我们只好努力摇橹,不必怨尤。”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