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词》是叶嘉莹先生亲手书稿。本书重点分析了苏轼何作词和作词时间,以及苏轼词的特点,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苏轼的精神世界。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完整保留了叶嘉莹先生的亲手书稿。左页是书稿,右页是文字。因此,《叶嘉莹论苏轼词》是值得收藏的版本。此外,我们还能从本书中感受到叶嘉莹先生做学问之严谨,对诗词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追求。
众所周知,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豪放、旷达。但他作词的时间却鲜有考究。叶嘉莹先生通过研究发现,苏轼最早的词作是在熙宁五年春,抵达杭州任职期间写的《南歌子》、《行香子》、《临江仙》等游山玩水的小令,而长调则是在熙宁七年秋所作的《沁园春》。此后,苏轼的词作数量逐渐增多,风格也越发成熟。
也许难以想象,苏轼在开始作词时已经三十七岁了。同时,还有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是,为什么在文学方面如此有天赋的苏轼,直到三十七岁才开始作词?
事实上,年轻时的苏轼并未致力于作词。他怀揣远大抱负,撰写的是关乎国家大计的《思治论》、《策略》等论著。他无暇顾及写小词。然而,他的政治理想遭受挫折,在杭州附近欣赏到美丽的山水后,他产生了写词的兴趣,于是开始了作词。这样的情景下,他的词作必然形成了以超旷为主的意境与风格。
苏轼开始作词时也曾学习与模仿过其他人,比如欧阳修与柳永。然而,他的词与他们有所不同。苏轼的词除了描写景色抒发情感外,往往还富含哲理或直抒胸臆,独具一格。例如,词作《行香子》下半阕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以及《虞美人》中的“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前者属于哲理叙述,后者体现了苏轼开阔的胸襟。
在苏轼的词中,超旷是主调,有时也隐含了一种失志之悲。有些词还涉及到儿女之情。他著名的词《水调歌头》飘逸高旷,但也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入世与出世之间矛盾的悲伤。
叶嘉莹先生总结了苏轼词的特点:“苏轼之词,虽以超旷为主,但其中并不单纯。他表达儿女之情时,是用情而不受情所累,因此,我们在观看他的作品时要看到他表达情感的方式。而他表达旷逸之怀时,则又未完全忘记了用世之念,因此,我们在观看他的作品时要看到他在超旷中别有所思。至于偶尔表现出的粗豪浅率之处,那是高才难免的缺陷,我们应该有所区分。”
《叶嘉莹论苏轼词》这本书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苏轼、苏轼的词以及苏轼的精神世界。如果你也喜欢苏轼的作品,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它值得收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