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的初夏时节,我有幸在上海参观了一个名为“见字如晤:日本文豪书法展”的展览。这个展览集结了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川端康成、井上靖、司马辽太郎等十余位日本文豪的手迹。平时我们只能在印刷字体的书本上欣赏他们的作品,但这次展览却让我近距离观赏到了他们亲手书写的字迹,心中产生了无比亲切的感觉。夏目漱石写的《赤蜻蜓》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作品。即使不懂日语,不需要注释的帮助,也能猜出其中的意趣。三岛由纪夫的书写风格与他的文学审美高度一致,他的笔法刚健有力,展现出他大丈夫的气质。据说他曾经手写过自己多部作品的书名,我见过一幅《潮骚》,既有行草的特征,又富有意趣。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对对方文艺作品的欣赏往往是心有灵犀的。自从鸟飞渡时期,中国的汉字和书法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日本,一千多年来,随着双方使节、僧侣、文人甚至商贾的互访,源于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在日本生根发芽,而且与中国形成了与时俱进的互动,双方都独领风骚数百年。从某种角度来说,中日书法艺术上的差异是文化、审美、传统、环境和文字本身的特质差异所造就的选择和进化差异,这也凸显了各自文化的特征。《中日书法交流史(古代卷)》是郑鸣谦和陈小法合著的国内首部研究中日书法交流的专业著作,该书从不同时代、主要流派的角度对源自中国的书法在日本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是在文化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书中精辟地解释了日本书法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发展变化的原因。日本人特别擅长吸收外来文化,不仅吸收为己所用,还发挥创造能力。书法也是如此。中国书法追求形而上的神秘境界,而日本书道则更强调审美中的物哀、幽玄和闲寂精神的表达,并注重文字与载体的结合美。日本书法是在纸上流动的感觉,是与纸面完美契合的美。中日书法之间的差异是文化、审美、传统、环境和文字特点的选择和进化差异所致,也凸显了各自的文化特征。禅宗精神对日本书法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最近,日本的TeamLab公司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字艺术团队,他们在上海和北京都设有专门美术馆。TeamLab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数字艺术作品之一,叫做“空书”,通过数字视觉算法,在数字“空间”中以不同的笔势、速度、渲染和墨迹深浅等参数书写禅宗的“圆相”。这可以说是中日书法交流史上最具当代性的亮点之一,但可能在书法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