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熊廷弼之死》,阖书思之,感慨良多。有一句文艺的话能够表达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源自《伏尔泰语录》,更能揭示晚明政局下困境囚徒的心理。
熊廷弼可谓生不逢时,若是生在太平盛世,他一定是治世之能臣;若是生逢乱世,他也许是一代枭雄。可惜他生在了大明这艘行将沉没的破船上。面对大厦即将倾覆的明王朝,熊廷弼怀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雄心,试图进行一场既倒的壮举。然而,无论有多少个朱元璋、朱棣本尊转世,也无法改变这样的局势。在书中,作者对这一切进行了入木三分的解读。让我们一起看看当时的大明王朝到底烂成什么样了。
皇帝层面上,万历、天启不问政事。一个因立皇子与文臣长期斗争而终于看破政争,另一个则少不更事、只醉心于木工活。
朝臣层面上,党争不断,东林党、地方派系、宦官三方争斗不休,乐此不疲。他们一出手就是毫不留情,直接板砖狠狠地砸向对手。
辽东军政层面上,将帅之间不和,战斗力匮乏,毫无斗志,全体将士战斗力指数只有一星。相比之下,努尔哈赤一方的统帅英武神勇,三军用命,将帅团结,全员战斗力指数却高达五星。曾有上万明军围剿几百后金骑兵,结果自己损失上百人,而对方却斩首两级。这一点足以显示明军的野战能力有多么糟糕。
财政层面上,熊廷弼在深入了解辽东后,投入了800多万两白银,相当于明朝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然而,在后金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这些经过苦心经营的边地和十多万军队瞬间灰飞烟灭,成为了一片废墟。
在历史上,熊廷弼并不及袁崇焕有名。但作者分析认为,熊廷弼的军事才能和行政能力比袁崇焕更高。从熊廷弼在地方任职和首次巡按辽东时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确实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然而,大明王朝总是辜负他,不能满足他的多重要求。他自视甚高,刚烈勇猛,不顾一切与中朝人物结怨,最终落得被抛尸荒野,成为边陲战争的悲剧下场。
再优秀的能臣和勋将,一旦上了皇帝的贼船,自己与整个家族的命运就被牵制着。然后在某个时刻、某个地方因某种原因成为皇权牺牲品!也许,熊廷弼至死也不会明白,他所追求的价值观和终极理想到底是什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