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读过骆玉明的《古诗词课》,再看这本书时,人与人背后的文学修养差异立刻显而易见。我注意到书中作者的大量配图,有些眼熟。果不其然,搜索了一下,在抖音上刷到过她解读古诗词的视频。不过,她的内容和外表一样,精心书写,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这种吐槽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可能不太友善,毕竟我自己写这本书也写不出来。我猜应该会有人批评书中的配图,书是关于诗人的,配一些与诗人相关的图片也无妨,但如果变成个人写真就有些过了。
好诗的优点到底在哪里?读完书后我好像依然不太明白。《古诗词课》中会呈现作者的观点,并列举论据,逻辑合理,思路清晰。但到了这本书中,却只是简单罗列了各个朝代著名诗人的背景、八卦和代表作品,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结果就失去了选择的能力。究竟好诗的优点在哪里?我个人认为,首先在于诗歌本身,要有韵律优美,用词准确,善用典故,通过物象来表达思想……总之,写出来的诗必须是好诗,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其次是作者本人。小时候语文考试经常会把诗歌鉴赏问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课堂上老师会解释诗歌创作的背景。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教育,或许是因为伟大的诗歌不只是诗本身,更是作者的精神境界。比如苏轼乐观豁达,辛弃疾忠诚报国,李白豪放洒脱……他们身上有着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也有因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悟出的禅意。阅读诗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会在时代变迁中辨别事物的变与不变,大义仍然不变,内心也得到磨炼。
还有就是读者的再创作。优秀的诗在时间的冲刷中越发发光。当后人触发感情并吟诵其中时,他们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达到了永恒。有人为了体验《岳阳楼记》中的景象去登岳阳楼,站在楼上眺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眼前的景象或许千百年来如此,但读过《岳阳楼记》的人第一反应一定是这句诗的描绘。也许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背诵过的诗词,但在某个瞬间,它会让你血脉喷张。书友们聚在一起爬琅琊山,吟诵《醉翁亭》时,山虽然只是山,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一群醉翁登山,山就不仅仅是山了。
最后一章写了“她们”,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女诗人,关注女性这一视角是很好的。近年来,对不同行业、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进行研究越来越多,说明大家有意识地挖掘过去男权社会中女性的闪光点。无论研究的结果如何,这种研究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最后提到了“不忍”,说她在短视频创作中害怕因为自己已经见过全貌的视角,将诗人们重新刻画并传达。与其说是“不忍”,我更愿意说在读诗和读史时都需要有一份“敬畏”之心。任何人在阅读时都会带入自己的想法,这是正常的。但在保持个人价值判断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倾听他人的想法。不必将阅读仅视为一种单向输出的过程,为何不将其视为交流的过程呢?这样,在我们之后的讨论中,我们会不断产生新的观点,达到新的境界。就像伟大的诗人一生中经历了动荡,最终变得宁静一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