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五个月,终于读完了陀翁的这本巨作。初次接触长篇小说,感觉真的就像一场长途旅行。但在读到中段索尼雅一家的剧情时,会感到有些枯燥缺乏亮点,甚至想放弃。不过现在回过头来,要赞扬自己的坚持。随着阅读的深入,才越能领略到其中的精妙绝伦。
花了几天时间整理了一下思绪,大概能列出书中的几条故事线了。
以大学生拉斯柯尔尼柯夫入室杀人案为主线,其中贯穿了落魄文官玛尔美拉朵夫与身患肺病的妻子卡捷丽娜·伊凡诺芙娜一家的悲惨遭遇,妹妹杜尼雅与地主斯维德利盖洛夫及其未婚夫卢仁的纠葛,同学拉祖米欣和警察波尔菲利对高利贷杀人案的穷追不舍。各条支线都与杀人案主线紧密相连,且不失精彩和刺激,其中讨论的主题更是数不胜数,总是能引起我的深思。
自己总结了一下陀翁在书中讨论到的一些思想:
1.精英主义的存在是否合理:以拉斯柯尔尼柯夫杀人案为例,自认要成为如拿破仑那般精英的人有权利除掉“普通人”吗?只允许“精英”存在的社会有意义吗?
2.巨大贫富差距的毁灭性:在那个身份阶级地位都如此分明的年代,像卢仁和斯维德利盖洛夫那样富贵的人带着天生的傲慢和无礼,自认为崇高的“施舍”和“怜惜”都只不过是寻求自我满足感罢了。而有志向的大学生因为贫穷被迫辍学、酗酒的文官拖累了全家、年纪轻轻的索尼雅无奈出卖肉体。书中有不少关于破旧街道、阴潮气氛的环境描写,从始至终都给人一种压迫的感觉。只能说,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生存变成了一种奢望。
3.呼应书名的“罪与罚”问题:在故事末尾,两个有罪的人选择了不同的惩罚,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斯维德利盖洛夫对自己卑鄙的为人处世感到羞愧,也对年仅十六岁的未婚妻感到深深的愧疚,他在强烈的心理波动下最终选择了开枪自杀。而拉斯柯尔尼柯夫选择了为自己的行为赎罪,与爱人索尼雅携手熬过漫长的牢狱岁月。从本质上看,两人都遭受了惩罚,但不同的是斯维德利盖洛夫了无牵挂,几乎是孤独地告别人世,而拉斯柯尔尼柯夫因为受到爱人的鼓舞,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也有决心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在我看来,“惩罚”本身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软弱和麻木。
最后,合上书本最后一页时,心里浮现起余华老师的那句书评“轰炸了自己的大脑”。丰富的思想、性格鲜明的出场人物、及其生动的语言、冲突强烈的场景……每一样特点都足以让读者拍手叫绝。若生命中错过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无疑是一种遗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