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为人类所独有。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在本质上是个语言存在物。语言就是真相,构建概念,创造词汇;语言就是力量,促进交流,积累知识,提升生产力;语言就是思想,描述内心,构建观念,改变现状,创造未来;语言就是审美,带来准确简洁的叙述、生动形象的描写、一针见血的观点。文字记录语言,是文化的象征。了解汉字,就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考古学证据表明,殷商时期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汉字,从洞穴里面的刻纹、陶器上的线条、甲骨上的卜辞、石器青铜器上的篆书、秦汉的隶书,到三国两晋南北朝逐渐成熟的楷书,一路走来。这些有意味的形式,点点滴滴汇聚成文化,构建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在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了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线比色要纯粹)的美的形式和审美的形式感。劳动、生活和自然对象与广大世界的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反复、交叉、一致、变化、统一等种种形式规律,逐渐被自觉掌握和集中表现在这里。”
历史借助文化而传承,文物则凝聚着文化。石刻,包括碑刻和摩崖刻。
碑刻,是指刻有文字、线条、图案的碑碣等石制品。大约西周时期已经出现石碑,当时只是人工特意树立的石块,没有刻写文字;战国后期,开始有刻字的“竖石”,内容多为记事、铭功、契约、典籍等;秦汉之后,碑刻逐渐增多,而碑的形制也渐渐固定下来。自此绵延两千多年,品类繁多,大多工制精巧,雄壮瑰丽,文、书、序言刻工艺兼美。碑刻题材广泛,主要有碑颂、碑铭、碑记、墓碑等,用以颂德纪事。从内容看,具体可以分为神道碑、功德碑、记事碑、典籍碑、造像碑、题名碑、宗教碑、地图碑、书画碑等。
从立碑人看,有帝王亲制,有名臣名士,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体现历史风貌。从雕刻技巧上,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从艺术看,构思上意境切合,布置巧妙;风格上,或端庄严肃,或潇洒飘逸,蔚为大观。
碑刻,也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从书体看,碑刻上真草隶篆各体具备,这些凝固的墨迹,构成一部完整的书法发展史。
书法之美,在于线条。一个个简单笔画,似乎都有生命:点,如高峰坠石,体现力量与速度;横,如千里阵云,体现开阔与气度;竖,如万岁枯藤,体现强韧与坚持;撇和捺,如陆断犀象,体现刚劲与果断……
书法之美,更在于线条的组合,或端庄雄伟,或飘逸秀丽,或纵横奇崛,或工整精细。书法,不但是最普及的艺术形式,而且兼具实用与艺术功能,集中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美学特征。从秦砖汉瓦、碑碣颂表、器物铭文的古拙古朴,魏晋南北朝墓志碑刻的高浑雄大,唐代虞、欧、褚、颜、柳、旭、素绝代法书的法度风神,宋元时期苏、黄、米、蔡的意趣横生,到清代碑学和帖学的包罗万象,书风因时而变,给人带来各种美的享受。碑刻是历史留下的珍贵礼俗文化产物。
古代碑刻上的文字与图像,蕴藏着文字、书法、绘画、雕塑、历史、考古方面的珍贵资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人留下的穿越时空的密码。前贤构建伟绩,也留下许多未解之谜。而碑刻上常常出现的古体字、异体字、俗字、不规范字(加笔、减笔、加符号),又给后人辨识带来不小的困难。解读一块古碑,就可以解开一段远古的密码;解锁每一块古碑的密码,就可以增进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增进了解华夏文明的光辉璀璨。让我们开始这次美的巡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