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越来越流行,更令人揪心的是,每年的高考之后,各地都会迎来离婚高潮。我们的婚姻究竟怎么了?夫妻俩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好的亲密关系有什么特点呢?如何把握亲密关系的尺度?如何为婚姻保鲜?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在《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中统统找到了!
有书编著,天地出版社发行的《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一书,值得每一个人去细细阅读。因为这本书以3个维度串联起48个心理学中的心理效应,比如著名的吊桥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空白效应、刺猬效应、聚光灯效应、黑羊效应、鸟笼效应等等。语言风趣幽默,案例通俗易懂,整本书选用的话题都与现实紧密相关。简而言之,《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是写给大众的心理学干货知识集锦,也是心理学良好的入门读物。
本书从亲密关系、个人成长、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展开。第一个维度很好地剖析了目前婚姻现状,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层层递进地告知了我们答案,使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能直接“抄答案”。
爱情总是神秘莫测的,让人难以捉摸的,但我们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当一个人提心吊胆过吊桥时,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此时如果有一位异性出现,他(她)会误以为自己心跳加快是因为这个人,从而对其产生感情。这就是心理学著名的“吊桥效应”。在这时候,要如何区分自己爱上的是对方还是那种心跳的感觉,《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给了我们两个心理学建议:
1、不要在感情最浓烈时做决定,不要被一时的冲动裹挟。 2、考查一个人,要看和他相处的琐碎日常。
在这里,务必提醒恋爱中的情侣们,如果真的爱上了一个人,一定要学会利用吊桥效应的积极一面为自己的感情助力。
两个心理学建议送给你:
1、多利用特殊环境制造吊桥效应。 2、多参与激发生理唤醒的活动。
林肯曾说:“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幸福与否往往不在于婚姻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婚姻的心态。
为什么这么说呢?曾经多位名人的话,完美地解答了这个问题。比如法国哲学家丰特奈尔说:“幸福的最大障碍就是期待过多的幸福。”再比如,周国平曾说:“幸福是一种能力。”
很多人抱怨婚姻不幸福,未必是真的不幸福,而是他们对幸福的定义和期待超出了现实。他们既要求对方有时间带娃做家务,还要求对方在事业上帮助他们。他们想要的越来越多,失望也越来越多,幸福感也会越来越低。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每年高考之后,各地会出现离婚潮的现象。很多人对婚姻的不合理期待让婚姻苦不堪言,双方都无法体会到婚姻的幸福感,只能越来越相互嫌弃对方,为了孩子,一忍再忍。孩子高考完了,觉得孩子长大了,无需再忍了,各自终于能解放、彼此放过了。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啊!当你渐渐感到婚姻不幸福的时候,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别给幸福贴标签:婚姻从来没有固定的样子,幸福也不是给别人看的。因此,找到适合彼此的相处模式,幸福才会如期而至。 2、减少对对方的期待,向内寻找幸福感:当另一半不能满足我们对幸福的需求时,向内寻找幸福感才是明智之举。当我们能够主动追寻幸福,做出调整和改变时,对方才能给予积极回应,才会触发双向幸福。 3、保持对微小幸福的敏感: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婚姻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我们一定要知道,幸福是每个微小愿望的达成。因此,保持对微小幸福的敏感,有利于我们能够时刻被幸福环绕。
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误以为这又是一本割韭菜的心灵鸡汤书。没想到,我趁着给孩子们看时间的间隙,随手翻阅了几页之后,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以至于一口气全部读完了。
果真是一本一读就上瘾的好心理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