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P235页的“权”是否为“杈”,以及P255页的“盲绿”二字能否溯源。对此,因未见原手稿,无法确定,但我们可持续关注待有结果。
《是树木游泳的力量》是顾诚的诗选,收录了他从6岁至1993年9月去世前的精粹诗歌。这本诗选让我们再次体验到“当代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精神内核。我们在当下的角度审视他的诗歌时,应该排除对他私人生活的关注和解读。
从少年诗歌《写在明信片上》开始,“闪耀”和“微笑”中透露出孩子最本真的纯真和渴望,“因为等得爸爸回来了。”顾诚成长于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直到1969年,随着父亲顾工下发,他写下了9首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通过观察事物,构建了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对生命的思考。他的眼里能看到远及辽阔天空的视线,感知生命存在的宏大。
在《星月的来由》中,“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展现了 his 瑰丽的想象力,与鲁迅先生描述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相呼应。那时和现在的社会都在上演着一种偏离轨道的社会变革,而顾诚极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气息,也预示着他的早慧。他的诗歌终结了他父辈为公共立场服务的范本,《一代人》开始,中国诗歌开始更多地关注自我个体,在内心精神焦灼下对自由的直面告白。随着大众追求文学至高无上的精神顶礼膜拜,顾诚梦中呓语式的诗歌走向趋缓,直至曲高和寡。
在1979年之后,顾诚的诗歌走向呈现一种近似于非理性的叙述,让人应接不暇。他依旧保持了本色,反复攫取咏叹美好的自然事物,如阳光、蓝色、花朵、白马、金黄、柠檬、树木和芳香。然而,对于其个体之外的生命具象寥寥,“花开如火,也如寂寞”。
因此,在阅读成为历史的诗歌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顾诚的语素和范式去深刻洞察内省自己。通过解读,我们也许可以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