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瓦托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大师”,应该是从《隧道》开始的。这个故事的一开始就是男主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整个的故事也以男主的心理活动为主线,从始至终将读者按在第一人称的位置上看完整场悲剧。
这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一个著名画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人,举世震惊。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如何相遇相识,他们的生活表面上似乎毫无交集,但是画家却声称这个女人是“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而后他说:“此人恰恰死于我手。”
巴勃罗的爱情故事大约分成了三个阶段。
最初,他偶遇了美丽的玛丽亚,为了想着如何与她重逢、结识而绞尽脑汁。此时的巴勃罗仿佛一个怀春的少年,他抛却了自己知名画家的身份,在爱情面前几乎要卑微到尘土里去。
然后,天赐机缘他又遇到了女主,非常凑巧的是,玛丽亚竟然也早已经因为他的才华而爱慕着他,这令他激动万分,两个人迅速坠入爱河。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了玛丽亚已婚的身份,并且开始了他们爱情中的特色戏码:没完没了的质询。这也让玛丽亚越来越不想沉迷于这份不健康的感情之中,渐渐开始疏远他。
最后,被玛丽亚反复冷落的巴勃罗开始幻想玛丽亚另有爱人,这种想法把他折磨得一度想要自杀,最终失魂落魄地跟踪女主到了她朋友的家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凶器手起刀落!
整本书以一个精神症患者的平静语气,描绘了一个虚无主义者孤独的、黑暗的、扭曲的内心。故事的情节极度紧张,与语言叙述的风格形成了浓烈的对比,这使我相信作者本人曾经经历这样的心理危机,写作中体现出一种熟悉的自我表达的语感。
巴勃罗痛恨这个世界,他认为自己在精神上与世隔绝,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小就居住在“阴暗孤独的隧道”里。这个隧道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他本身的神经质和虚无主义思想。
萨瓦托通过这样一部具有强烈力度的小说试图唤醒世人:虚无主义是没有意义的,它是通向黑暗森林的隧道,必将导致个人甚至群体的灭绝。虚无主义有着种种假面具,忽而是豁达的智者,忽而是暴烈的狂人,然而其背后都是一个没有勇气将西西弗的石头推上山的懦弱之人。
这个故事,当然,是虚构的。能够在如此短的篇幅里,完成如此构架坚硬、细节精致的小说,这简直是一门艺术。
如同加缪一样,萨瓦托是一位一生与虚无主义战斗的作家,也难怪加缪会对他如此推崇了。他在《隧道》里所说的,就是加缪在《卡里古拉》里试图表达的:虚无主义的本质是自我毁灭。
如果你也想看这本《隧道》,记住博尔赫斯说的:“阅读萨瓦托可不是是一桩没有风险的差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