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天宫"的建成和航天员的轮换,使人类进一步迈向了征服天空的目标。这也让现在的孩子们对航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玩航模、看航展,非常热闹。
航天热好像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但实际上,展望星空、梦想飞天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梦想。
在史前,人们通过抬头望天观察四季变化和季节的长短;在远古,人们通过观察星移斗转来制定历法,并从建筑中获得来自宇宙的微光;在近古,人们从不规则的天体运行中逐渐揭示了宇宙的奥秘。这本书《一口天文:人类观星简史》集中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们要感谢无数前人在过去的岁月中追逐星辰、勇往直前。正是过去人类不懈的积累,才使我们享受到今天腾飞的成果。
这本书以清晰的脉络带领我们进入史前,通过现存的遗址和考古发现,又从远古的三个文明中捕捉到至今的符号和秘语,再从近古宇宙概论的形成和天文科学的诞生讲述了人类观星的历史。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读物,让人感慨万分,惊叹于我们祖先们在艰苦岁月中产生的奇思妙想和智慧。
尽管这本书不是一本严肃的科普书,但其中包含的南极天、北极天、天球、黄道、天赤道等华丽的天文词汇的解释一定会让你开阔眼界,帮助你了解天象这个近乎玄学的领域。
在中国的语境中,“天”等同于上帝。在悲观失意时,我们仰天长叹,向上天问:“为什么!”在满足自己心愿时,我们虔诚地说:“谢谢上天!”在受到惊吓时,我们本能地大叫:“天哪!”天已经成为我们集体无意识中最崇高的象征。
观察宇宙,就像是伏羲开天一画,让我们掌握了世间万物运行的普遍规律。阴阳相互,物极必反,代表了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中国人不僵化,我们永远知道可以变通。
然而,在古代,不仅中国有完善的历法、占星和卦象,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古代文明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天文知识。
古埃及的星钟系统和旬星体系提供了较完善的计时系统,并大致了解某些星辰的运动轨迹。而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天象知识在数学家们的头脑中被计算和编织,成为现代天文学的雏形。这些知识传承至今,在大学里教授,天才们相继出现,推动天文学从古代走向现代。毕达哥拉斯、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等人都接续前辈,让天文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迈进了二十一世纪。
然而,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天文学将重新登上舞台。中国一直在天文观星的舞台上表现活跃,但长期以来在天文科学领域却缺席太久。这一次,中国将以别样的姿态绽放,展示给全人类天宫的美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