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太忙,唯一看的一本是张宏作《楚国兴亡史》。依然是张氏通俗历史的笔法,极为流畅。近400页的书,8个多小时看完。读罢,我对800年楚国史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对楚国和楚文化有了新的理解。
具体说来,至少让我弄清楚了三件事。
1.若无商鞅变法,很可能是楚国一统天下
以前总觉得楚国虽大却弱,楚文化距中原文化也落后了一些。读完本书,发现是我的偏见了。相对中原各国,楚国虽立国较晚,但凭借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楚国融汇中原文化与蛮夷文化,逐渐壮大起来。
经过一代代楚人的努力,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终成一代霸主。春秋虽有五霸之说,但以国力而论,大体是晋楚争霸的格局。战国时代,楚国虽有起伏,总体上仍是雄霸南方的角色。
虽然是秦国统一了天下,但最终又被楚人所灭。汉帝国的建立,虽承秦制,但楚人和楚文化的血脉却始终流淌其中。从一定意义上说,汉是楚的延续,辗转绵延两千年,如今的中华大地仍闪耀着楚文化的光芒。
大胆回想,若不是秦国经商鞅变法而强大,当年统一天下的极可能是楚国了。
2.春秋与战国确有质的不同
囿于自己薄弱的史学基础,对于东周为何分为春秋和战国一直未能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两者之不同,究其本质,是对道德礼制的信仰和遵守程度大有不同。
春秋虽有诸侯争霸,大体仍在周礼制约之下,至少名义上尊奉周王,受周王封赐。争霸的诸侯们虽恃武力,也讲武德,战争分胜负即止,从未赶尽杀绝。
而战国时代,阴谋诡计当道,杀降灭国成为常态,一切以现实利益为准绳,宋襄公精神已然成为笑柄。
如果说春秋时期贵族精神仍占主导,那战国时代已毫无贵族精神可言。
3.为什么人们至今纪念屈原
列国时代,出仕他国是常态,人才自然流向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国家。秦国正是依赖商鞅、甘茂、魏冉等一代代异国人才的辅助才成就统一大业的。
8便难能可贵了。他一心仕楚,却横遭排挤,换作他人,早就转投明主了。但他不愿那么做,宁愿身死也要为楚国人,楚兴他在,楚灭他亡是爱国信仰、更是楚人骄傲气质的淋漓展现。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纪念屈原,不只因为《离骚》,更因他的赤子情怀。而对屈原的纪念,更是楚文化传承至今延绵不绝的体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