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恩·崔西曾说:“如果你没有持续更新自己的技能,你的能力会自动贬值。”
年少时,我们专心学习,运用数理生化为自己打开了新天地; 初入职场,我们起早贪黑,用尽气力换取刚够生存的工资; 然而到了中年,却发现只靠加班和工作业绩不能解决工资不够花、工作没有成就感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35岁之前,社会主要看我们的硬实力; 而35岁之后,社会开始看我们的正向影响力,也就是软技能的强弱。那么,我们该如何修炼软技能并应用它们让我们过得更好呢?
得到2023年新书《软技能》给出了答案。这本书是一本软技能修炼说明书,汇集了刘擎等30位名家的干货精华。我们只需要跟着学习和实践,就能打破职业瓶颈,找到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一、软技能:每个职场人都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
什么是软技能呢? 脱不花说:“无论你的硬技能是什么,软技能本质上是硬技能的杠杆,能够将有限的硬技能放大若干倍,从而起到撬动目标的作用。” 当你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洞察力和信息网络时,你就能更快地抢占先机; 当你具备同理心、人际友好度和处理复杂合作的能力时,你比他人更容易达成合作。这是在职场上拉开人与人差距的重要因素。
二、在不同领域和情境下修炼软技能
罗振宇根据古人对孩子教育的三门基本功,将软技能分解成三个部分:行动、沟通和判断。他说:“软技能不是一个由逻辑勾连而成的理论系统,而是一组由无数情境碎片堆积起来的行动模型。”
那么,如何修炼软技能呢? 只要满足三个要素,学习软技能就会变得简单:多样且高明的师傅、情境化且具体的范例,以及长期且大量的积累。
1.多样且高明的师傅 《软技能》一书集结了30位行业翘楚对“软技能”的不同理解。 他们的文章包含了软技能底层逻辑、软技能训练科目、精英人群底牌以及软技能转化为竞争力等四个模块。 有这么多样且高明的师傅,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阅读这本书,相信你也能够构建属于自己的软技能模型。
2.情景化且具体的范例 在《软技能》这本书中,来自不同领域的顶尖高手提供了关于不同情境下软技能修炼的指南。 蔡钰说:“目标意识是重要的软技能。”通过目标管理,实际上是在管理自己,即与自己相处的能力。 曹德旺每晚半小时回忆一整天的待人接物过程,进行复盘,做好这个过程才能安心入眠。这半小时就是在自我管理,迭代自己的“做人之道”。 目标意识包括确定目标和付出行动两个步骤。也就是说,你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然后再进行决策和行动。这能帮助你过滤大量噪音,节约不必要的行动,并获得坚定的快乐。 吴军说:“高效能人士最重要的能力是行动开始前的判断力。”那么,如何修炼这种判断力呢? 首先,需要将自己变成一个有效的反馈系统。养成定期复盘的习惯,根据结果调整自己的行动,形成有效的反馈。 其次,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和我们并不相同。缺乏同理心会导致“费力不讨好”的结局。 再次,时刻保持敬畏心。本事越大,这一点就越重要。失去敬畏心会导致失去判断力,敢于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因此,在做事之前,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认知,即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对于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也要保持虚心。 最后,剥离情感。过度关注会造成混乱,就像医生一生不会为自己的家人动手术一样。剥离情感听起来很困难,所以需要从小事情开始练习。这要求我们保持客观、公正的判断力,不让情感主导判断。
翻开这本书,你也可以根据书中的模型构建属于自己的软技能。
3.长期且大量的积累 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长期的持续努力。一旦有了理论支持,还需要不断长期地坚持练习,在实践中进行复盘、改进和修正模型,最终形成独属于自己的软技能。这一点至关重要。 “只有找到自己的天赋,在不断的情境中磨砺,将其转化成独一无二的软技能,你才有机会与这个时代做最坚实的抗衡。” 无论你身处何种行业,或者处于何种职位,软技能都是你需要修炼的重要能力。它能让你在同质化、规模化的产业趋势下脱颖而出,成为那个“合适的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