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叶嘉莹论苏轼词》,米黄色的书腰透出古典雅致气息,让人一看就沉浸。封面上的古人头戴斗笠,身着长袍,拄杖穿屐,应为苏翁简笔画。这幅画让我不禁想起《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本书作者叶嘉莹是著名古典诗词学者,著有多篇研究专著,是多所大学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颇有建树。这本书难能可贵的是内页配有其手稿,极具珍藏价值。
叶嘉莹通过深入分析了苏轼词的发生和发展。他主要受到柳永和欧阳修的影响,继承了他们的才情并有所开拓。首先,他以天才之姿完美地融合了世俗意志和旷达胸怀。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等词句,充满了豪情壮志。苏轼突破了题材的限制,不再局限于描绘山水和表达情爱,而是关注社会现实和理想抱负,开拓出一片高远广大的新领域,才情远超常人。
其次,作者认为苏轼词的最大特点是旷达,但在旷达中仍有柔情,这才是苏轼词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例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内心深处的矛盾非常真切。正是因为旷达中融入了柔情,苏轼词才具有血肉之躯,感动人心,才是真实而动人的。
最后,作者论证了关于苏轼不合韵律的传言是不实的。她指出,按照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苏轼词符合当时的格律要求。苏轼词是他个人品格的体现,他一方面担忧国家和人民,努力从事政务,另一方面则不畏风雨,乐观豁达,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这本书是才女与才子精神的融合,值得珍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