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柏拉图》的作者斯勒扎克是图宾根学派的核心成员。图宾根学派得名主要因其发源地为图宾根大学。1959年,图宾根大学汉斯·克雷默将未成文学说树立为柏拉图哲学的真正内核。1963年,图宾根学派的康拉德·盖瑟尔发表专著,进一步奠定了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可能性和合法性。
可以说,图宾根学派是对近代施莱尔·马赫一派的批判,重回柏拉图嫡系学生的“重视口传”方式。他们利用与柏拉图嫡系学生相关的记述,如亚里士多德、斯博斯普、色诺克拉底等,重构了柏拉图的本原学说,使其哲学体系更加统一。
柏拉图对书写持批判的态度,他认为书写有以下缺陷:1、仅是一种记忆工具,无助于回忆,导致人们依赖外在符号;2、书写是“死”的,无法回答问题;3、书写的传播无法指定读者,不知道对谁言说,对谁沉默;4、书写无法自我解释。
因此,柏拉图选择了内传主义,追求在一个小共同体内(学院)进行严肃的哲学讨论,严格筛选对话者,避免哲学遭到群众的亵渎。
柏拉图认为,严肃的哲学讨论需要因材施教。他坚信辩证法家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讲述不同的内容,根据对象来区分。他认为哲学思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客观上排斥群众。因此,严肃的哲学讨论需要严格挑选合适的对话者,以及合适的灵魂。这显示了柏拉图内传主义的一种精英主义。
根据柏拉图的理念论,书写的言谈也是一种“模仿”,而非活生生的对话。这种“僵死”的形式无法真正选择对话者和对话内容,恰是未成文学说的内传性特点。
因此,柏拉图说,对于他认为真正重要的学说,他从来没有写下任何东西,柏拉图的著作并不存在,将来也不会存在。
柏拉图选择内传主义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遭遇密不可分。苏格拉底走的是“大众哲学”路线,而柏拉图仅学到了辩证法的表面形式,一种智者派“将坏说成好”的能力。这导致苏格拉底被扣上“毒害青年”的罪名并丧命。
柏拉图不想走苏格拉底的老路,他选择退回学院,严格筛选对话者,避免哲学遭到群众的亵渎。
未成文学说和内传主义将真理留给了对话录之外,留给了柏拉图与学生的口传中。图宾根学派可能遭受了非议,并彻底动摇了对话录的绝对权威性。
但未成文学说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颠覆了对话录,另一方面,它又对对话录进行了补充——通过延伸到本原学说,使其在更高层级上实现统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