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墨杨
人生如画,岁月如歌,岁去弦吐箭,日往月来,星移斗换。
对于一位80高龄的文化大家吴泰昌来说,岁月都是满满回忆。他行迹文坛50年,既有和沈从文、钱锺书、叶圣陶、朱光潜、孙犁、陈忠实等人的交往故事,也有关于美食的记忆和生活的趣事,更有各种文坛掌故,有趣立体如一部长长的纪录片,将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故事一帧一帧的记录下来。
吴泰昌先生被钱锺书称为“才子”,被陈忠实唤作“老兄”,他还救过臧克家的命,行迹文坛五十年,熟知百年来的文坛掌故,和他交好的文坛大匠数不胜数,他因此无意中得了一个雅号——中国现当代文学活化石。
吴泰昌,当代散文家、评论家。毕业于北京大学,长期从事文艺报刊编辑工作。1984年—1998年任《文艺报》副总编,编审,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兼任中国散文学会、冰心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顾问。主要出版作品有《我亲历的巴金往事》《我认识的朱光潜》《我知道的冰心》《我了解的叶圣陶》《我认识的钱锺书》等。
《我想和岁月谈谈》这本书里中有他和茅盾、巴金、沈从文、钱锺书、叶圣陶、朱光潜、冰心、孙犁、臧克家、艾青、陈白尘、阿英、陈忠实等人的交往故事,还有关于人间烟火的记忆和生活的趣事,回忆温暖悠长,更有各种文艺作品版本的历史见证,似茶余饭后拉家常,有趣,立体。
为什么这本书吸引我们呢
首先书中带作者亲临中国现当代文坛:茅盾、巴金、沈从文、钱锺书、叶圣陶、朱光潜、冰心、孙犁、臧克家、艾青、陈白尘、阿英、陈忠实……
其次将文艺、交游、生活,全方位立体呈现中国现当代文坛大家鲜活形象,音容笑貌,栩栩如生。趣味性、知识性、现场感强,读者据此领略到大师们的德行与风采。
第三,它是一部真实的文坛亲历录,八十高龄的吴泰昌亲笔追忆文坛名家,是珍贵的史料,是现当代文坛活化石。
吴泰昌这让他有机会认知这些文坛巨匠,有时候人生际遇往往影响了人生的高度。我们市井小民,也许只能和贩夫走卒接触,但并不妨碍我们通过阅读书籍来增长见识,古人诚不欺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张子房不正如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比如他与钱锺书的往事。吴泰昌写钱锺书并非偶然。他在北大学习近九年,与一些文艺界名家早有接触。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他在文艺报工作长达三十多年,更有许多机会接触文坛前辈,并与他们结下友谊,从而了解到一般研究者所无从了解的大量鲜活、具体、生动的故实。
吴泰昌是个细心的人,他有写日记的好习惯,一摞摞的笔记本记录了许多与名家接触的第一手素材。他还非常注意保留与名家有关的信件、书籍、照片,年复一年,积攒了无数珍贵史料。1986年至1995年间,我在吴泰昌手下工作近十年,当时他是文艺报副总编,分管新闻部和我所在的文学评论部。有几次我到他家,发现他家四处堆满了书,其中不少是文坛名家赠送的。他的资料堆放得有些乱,但我很快发现,他往往能够快捷准确地从散乱的资料堆中找到某个尘封多年的物件。
书中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让我们身临其境,如何才能将这些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呢吴泰昌书中的这些故事素材,无不源于日常积累,厚积而薄发,对于一个尚在爬坡的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好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读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能与岁月较长短的也许就是文字记录了,再过100年,谁还会记得石墨杨,但是我写下的文字,也许会和吴泰昌的文字一样历经岁月的沉淀留下来,就像一瓶老酒历久弥香。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