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血液我们是无法了解整个世界的,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却离不开血液。”——《血液传》前言的第一句话。
是的,血液,我们天天与之为伴,却不一定对它非常了解。
如今,《血液传》作者马克•博加茨,比利时人,血液专家,将带领我们逐步揭示“血液”这一特殊的人体组织。
《血液传》既有专业的医学描述,又与通俗的人类史、社会史、科学史、文化史联系在一起,系统地将血液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加以揭示,很值得一读,且需要细细品读。
你知道吗当血液这个名词被记录到文字中时,它并不是血管中的主要物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动脉中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空气!对,是空气!虽然这一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绝对匪夷所思,但在当时,这却是人们普遍的认知。
后来,一位叫做盖伦的医生强化了他的研究理论,虽然现在已证明他的理论不正确,但这一观点竟然被人们相信了1500年,在西方世界,延续了1500年。
盖伦认为,人的血液就像潮汐一样,有涨潮,又落潮,心脏和肝脏是造血器官,当血液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脏器之后,就神奇地消失了,用盖伦的话说,就是落下去了。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体解剖学被教会允许之后,科学家们对人体内血液的流动原理和机制才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比如,达芬奇观察到了人体局部充血的现象,尽管这一发现不被人们认同。
再比如,维萨留斯发现了左右心房的奥秘,从而揭示了血液是可以循环的。彼时,已经到了16世纪。
血液的知识,就是这么一点儿一点儿被人类熟知的。人类,也就是在一点一点的进步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关于血液的知识。
关于血液的历史,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必须被谈及,那就是盛行了几千年的“放血疗法”。这一疗法在4000年前的法老墓葬中就有记载,直到美国国父华盛顿去世时,依旧被广泛推崇。
华盛顿是在1799年离世的,根据史料记载,华盛顿去世前,前前后后被放了约3升血——相当于人体总血量的一半。
当时就有科学家怀疑华盛顿是被过度放血伤害的,但华盛顿的好友,也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本杰明·拉什却坚持认为放血没有错误,并且还在随后的官司中赢了一大笔钱。当然,他没有将这笔钱据为己有,而是捐了。
现在科学已经证明,放血疗法已被证明并不是全部具有科学性的,但在那个时代,就是治病救人的“黄金法则”,甚至在18世纪达到了非常疯狂的地步。
现代医学还会在治疗部分疾病时使用放血疗法,只是这一做法已经相当规范了,人们也不再认为“放血疗法”是可以“包治百病”的了。
这本《血液传》中,还描述了许多和血液有关的趣闻轶事,使得这本书读起来并不会特别枯燥,反而像读故事书一样那样随意。
我们还知道,关于血液在王位继承方面,还是非常关键的。皇族之间的关系维系,就是依靠血统、血缘,没有血缘关系的,或许血缘关系比较远的,都会被排除在继承人候选人之外。
我们还知道,二战前夕的德国,所谓的雅利安血统占据了社会的主流,而犹太血统被认为是“低级”血统,所以,二战期间,数百万的犹太人被残忍迫害,留下了许多悲痛的故事。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的文明发展,人们对血液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科学。
作者认为,“未来,血液的历史无疑将被干细胞改写。”现代医学手段已经能利用血液的力量来延缓人的衰老,抛去为此投入的成本不说,起码,这也是人们重获“返老还童”之路的一盏希望之灯。
血液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液体、组织,若想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知识,不妨就从《血液传》开始,提升认知,丰富内涵。
《血液传》的封面上有一句话“《血液传》是一部生命、疾病与欲望的历史”。
我读了这本书,颇为认同作者对血液的精准概括,但同时也感觉到,血液对于生命而言,尤为关键,而与疾病、与欲望的关联,会慢慢被削弱、被消除。
正所谓得一点有得一点的好处,如今,我读过了《血液传》,也更多地知晓了人体中这一特殊液体、组织的方方面面,因此,我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愿你我的大脑能够充盈更多的新知,在生活中减少无知带来的迷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