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前记中写道:“《死水微澜》的时代为一八九四年到一九〇一年,即甲午年中国和日本第一次战争以后,到《辛丑条约》订定时的这一段时间。内容以成都城外一个小乡镇为主要背景,具体写出当时内地社会上两种恶势力(教民与袍哥)的相互冲突。这两种恶势力的消长受到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而帝国主义侵略手段则十分厉害。”这部小说也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
在那个时代,就像一潭死水,恶势力的消长和形势的变化只在死水表面掀起微澜,人们的内心很难被激起。当外国人入侵北京的消息传来时,许多成都人认为北京离他们很远,不会对自己产生危害,所以采取了漠不关心的态度。而另一些人则通过比较朝廷和洋人的实力,选择相信洋人的教义,并希望洋人能够攻下北京城。然而,许多有权有势的人,比如郝家人对洋人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的技术是玩具,并且封闭自守,无法正确认识敌我形势。他们的冷漠态度使得死水趋于凝固,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感,只顾自己而不关心大家,这也是许多小市民常有的意识。这让我想起了王艮的“百姓日用为道”,只有让百姓真心实意地拥护国家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够真正得到百姓的支持,而不是通过威逼利诱。
另外,小说序幕的写法很有趣,从几十年后的“我”角度开始,引出了主人公,接下来又展开了主人公的故事,直到文末我才逐渐明白了序幕中对主人公的“品行不好”评价以及“两个爹,一个姓蔡,一个姓顾。”的情节。不过,关于“我”到底是谁的问题在《死水微澜》中并没有明确交代,我不知道在《暴风雨前》和《大波》中是否有交代,这是我心中的一个疑问。
文中使用了许多方言俚语,具有四川的特色,这可能是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乡土小说。
全文读起来感觉有些平淡,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占了主要部分,而国家形势的变化则像是人物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一张覆盖在他们头上的网。此外,作者似乎很喜欢描写建筑、景物等,常常使用较多的笔墨。
此外,蔡大嫂展现出了一种自主意识,她不受封建礼教所束缚,认为人生短暂就应该敢爱敢恨,并且付诸实践。她大胆地去追求爱和自由,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尽管她追求的方式仍然是通过嫁人(在刚开始时也不敢与父母商量,仍然遵守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但相比许多大家闺秀和认命的乡下女子,她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小说中,也出现了“两女一男”的形式,比如《春桃》和《也是三角》。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