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读过繁体版本,此次见到花城出版社发行的简体版本又购买了一本。与繁体版相比,内容有所删减,不得知原版是什么样子。虽然这与宏旨无关,但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关注宏旨,不如直接看书评。幸好,社会问题描写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动,这也是这本书让我觉得值得读的地方。
本文没有剧透,可以放心阅读。
开篇直接发现尸体,非常吸引人,让人想继续阅读下去。这种猎奇的手法和接二连三的案发风格很像本格推理作品,但是如果读者是本格推理小说的拥护者,会感到失望。实际上,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社会派的悬疑刑侦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大量描述、探讨并批判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例如关于精神异常者的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社会新闻的侵蚀、无良媒体的推波助澜、恐惧心理的社会传播、人权和个人隐私等等。
书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悲剧性的,但是也有一些情节能够展现出希望和温暖,这正是社会的常态。
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描述底层小人物的悲惨社会经历和人生遭遇来反映社会问题,而是通过设计了一个大型社会事件,让多种早已存在的痼疾显露出来。这种"诡计"的宏大程度不可谓不高。
公众从一开始的谨慎讨论,逐渐失去安全感,随着新闻报道而引发更广泛的恐惧,甚至对警方的信任也大幅下降。官员和高级公务员申请自家护卫,市长自宅加强警备,民间自警团体涌现,最终导致局势无法控制,甚至冲击警署,陷入无政府状态。这种层层递进的情节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心理学的丰富知识、敏锐观察力以及驾驭无序混乱场景的文笔。
作者在书中炫学的行为是难以忍受的,中山七里也不例外。他在书中涉及了音乐、心理治疗、催眠等等。
在人物刻画方面,作者展示了良苦用心,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人物在经历事件后心态的变化,回忆童年经历的插入使人物更加丰满,很多行为也变得更加合理。
我个人更喜欢男二号角色渡濑,博学广闻、敏锐冷静,恐怕是作者自身的映射。这其实也是一种写作心理。书中第19页对直觉重要性的叙述就是通过渡濑的口述展现出来的。如果真的重视直觉而不是主人公感情用事的话,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情节。
这部小说巧妙地利用了民众的恐惧隐藏了许多东西,作者也利用民众的力量揭示了很多值得讨论的社会问题和现象。从这本书中出来,看到了我们当下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值得深思。至今尚未找到合适的讨论场所。
在写作手法方面,作者稍微使用了一点叙诡,三个视角和时空转换容易引起误导,但这也是为了后面结局的爆发。个人认为,单纯地论诡计并不出色,以至于在第一次阅读时,我在读了一半时就预料到了凶手,甚至猜对了反转的情节。但是前面伏线的设计、视角转换的写作方式以及黑暗中的战斗和案件过程的交替描写都非常精彩。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十分出色的社会派小说。新的诡计越来越少,但社会问题一直存在,这可能就是本格推理悬疑小说没落,而社会派和新本格在不断发展的原因。
最后,建议还未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同学可以边阅读边欣赏古典钢琴曲。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