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在领导面前,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口,工作再认真也能甘做“老黄牛”; 明明文笔不错,写笔记、写总结、写汇报却总是抓不重点,理不出头绪; 明明书也看了不少,然而看完书后,却不知书中的说的啥,脑袋里一片空白……
这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关注培养硬技能,而忽视了对“软技能”的修炼。什么样的技能算是软技能呢?软技能是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像写作、阅读、演讲、沟通、组织,都能帮你提升跟其他人打交道的水平。机缘巧合下遇见了《软技能》这本书;拿到书的第一时间,饭也没吃,就阅读了起来。
这本书是由罗振宇、脱不花策划,由刘擎、刘润、吴军、蔡钰、和菜头、梁宁等30位得到老师为你量身打造职场软技能修炼指南。我从书里提取了3个我认为当下职场人特别需要的软技能,分享给你。
01像作家一样观察(观察能力—P101) 书中讲述了一部电影《红鳉鱼》,评价很高。电影里的立川谈春被当自己的师父立川谈志直接打发到筑地海鲜市场打了一年工。回来后,他给师父打杂的水平变得不一样了。师兄弟们说,谈春变得对周围的很细心、很温柔。电影观众不难看出,谈志到底让徒弟去海鲜市场学什么学的是对环境和人的观察和反应。
作家需要三个条件:经验、观察、想象。而观察是其中上下连接点,少了观察,经验发挥不出来,想象也缺少材料。有次跟老板汤生一起吃饭,饭后顺带聊起了厨房“革命”,从柴火土灶→煤炭炉→燃气灶→抽油烟机→集成一体灶→厨房空调。吃了顿饭,聊了聊天;正好那段时间在阅读《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这本书,“穷人用蛮力做事,富人用脑袋做事”,稍一整理,写出了《眼界和认知》这篇小文章。这便是生活中的观察,无处不在……人生本就是一场体验;身边不外乎就是“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当你学会观察,你会发现生活的不一样。
02有对象感,才能写出对话感(写作能力—P115) “写点东西”这件事也许已经困扰你很长时间了。工作汇报、年末总结、个人简历,甚至连给客户发个微信都涉及“写”这个动作。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关于这项人人需要的软技能,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作家刘润的看法是,真的要写好一篇文章,心里装的不能是“我”,而应该是“你”。对于写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让文字照顾好处于不同状态的读者,用同理心带给读者好的阅读体验。写作除了同理心,还需要树立对象感;好像对方就坐在你的对面一样,两个人在面对面地聊天。有了对象感,文章才有对话感。除了常用“你”之外,还需要多用口语化的写作方式来搭建对象感。对象感是一切社交文化的基础,你在日常“写”的过程中多注意这点,一定会收获满满。
03阅读从哪里开始(阅读能力—P137) 今年年初,有人问我“年阅读量是多少本书”,我一年大概阅读5本左右。在这封信里,和菜头老师跟你说,太多人的问题不大没兴趣阅读,而是根本就读不完一本书。人们真正需要的是读完一本书的能力,达成人生中的小小个人成就。
是的,很多的时候,你都是听他人推荐,兴致勃勃地去开始阅读一本书,但买来之后通常翻几页就放下了。其实,你只是没有找到你喜欢阅读的那本书。真正的阅读是:除了专业书和教科书,随意挑选一本,无论是什么主题,哪个类别,你都可以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
你可以换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先给自己规定一个具体的页数,确定每天要看几页。这个数字建议在3—10页,太短了没有足够的内容可以阅读,太长了,会让你觉得难以坚持。接下来,请重复阅读这部分内容,重复次数也建议在3—10次。因为,阅读的理解和速度都建立在对内容的熟悉程度上。
从头到尾通读一本书,除了还是未来许多进阶阅读技能的基础。许多的时候,“读书”其实是在“读人”,你是在与书中的作者对话,进一步地跟作者链接。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读书的初衷,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追求读得慢,读得仔细,读完一本有一本的收获!
写在最后:软技能到底是什么技能呢?软技能,以人为起点,也以人为终点。人,既是软技能的手段,也是软技能的目的。软技能,是一款“无限游戏”;每个人的视野、思维和格局不同,答案也不同。你我只能在这个数字化进阶快速的时代,努力进取,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做个不过时、不贬值、不消失的职场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